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禅修二字的本质是什么真知道的话,就可 [复制链接]

1#

众所周知,悉达多当年就是通过“禅修”才觉悟成佛的,也就是说,“禅修”是觉悟成佛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确实是佛陀亲证过来的,换句话说,如果当年悉达多没有“禅修”,也就是不会有后来的佛陀,更不会有今天的佛教。

佛像

因此,佛教所谓的修行,其本质就是“禅修”。

那么,佛教之中,所说的“禅修”二字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一位有志学佛的人,真知道的话,就可以修行了。

所谓的“禅”,即禅那,最初来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修行之人的专用语,汉译过来有静虑之意,也就是静虑、正审思虑,当然也有参悟的意思。

“禅”这个字,在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国之前,与“蝉”字通用,表示万变而不离其宗,另外,也有禅让之意,有和平让位,强调精神层面的延续。

在佛教创立之后,“禅”经过佛教不断的丰富和诠释,“禅”的本质和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佛教之中,“禅”的内涵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局限,产生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个内涵就是本心。

换句话说,“禅”就是佛教所说的“本心”,所谓的“参禅”就是参悟本心。所谓的“禅宗”就是觉悟“本心”的宗派,也就是禅宗的宗旨就是觉悟本心。禅宗这一门所传承就是释迦牟尼佛心态的传承。这个传承,包含了两个方面,就是觉悟本心和以觉悟本心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这两方面又称为“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归纳起来又称为“摩诃般若”。因此,所谓成就“禅”的境界,其本质就是成就“摩诃般若”。

当年的悉达多。就是有感于众生的生、老、病、死之苦,毅然离家,经过实证“禅修”,去寻求他心中所谓“让众生脱离苦海”的大道,最后才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就了圆满智慧和无上“涅槃”,并创立了佛教。

因此,佛陀当年通过“禅修”所成就的其实就是圆满智慧的“摩诃般若”,他本身也就是以“摩诃般若”来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佛陀发现万事万物的本质其实就是“缘起性空”。

所谓的“缘起性空”,换句话说,在佛他所证到的世界里,所有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他们之中并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存在,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变化发展着。

所以,佛教之中,所谓的修行,所谓正等正觉,其实本质就是按照“禅修”的方式来修行,也就是说遵守客观规律,正确地修行,才能够不断地去除幻象或“幻垢”,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证到佛陀的成就,也就具备有“摩诃般若”的能力,也就能够解脱佛教所说的一切“苦”。

而在具备有“摩诃般若”的能力或佛陀所证悟的成就,前提就是“禅修”,这就是“禅修”的本质和意义所在。

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