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街会玩乐丨踏青渝人古道,打卡重庆的 [复制链接]

1#

美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景,承载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重庆人民对美食、美景有着出了名的喜爱。春来了,在本期“老街会玩乐”中,将带您了解重庆人们记忆之中挥之不去、满是乡愁的——“*葛古道“,讲述不为人知的重庆古道的传奇故事,为您推荐重庆踏青好去处。

清风*葛,树荫浓郁,古道长亭,山城人们,拖家带口,踏青游玩,攀高望远。*葛古道,是重庆知名度最高的一条古道,也是重庆文化底蕴最厚重的一条古道,凝炼千载巴渝文化。古道始于唐朝,直到明清,一直处于鼎盛时期,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被誉为重庆的“丝绸之道”。古道承载着代代重庆人的记忆,传说故事刻印在古道上的青石上,绿苔间,瓦砾中,一寸一景里,穿过历史的痕迹,将岁月的年轮,点点滴滴刻印在了人们的心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葛古道

古道,由来已久,指的是古时人们行走的道路。《隋书.地理志》称“古道繁织、逶迤远上”;唐代诗人李端的“古道*花落,平芜赤烧生”;李白的“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古人对古道的描述,不仅说明了古道在中国具有悠长的历史,还描绘出古道诗意的风景,道出了古道人生的冷暖和苦乐。

重庆的古道有多少?有的说有十大古道,也有的称有二十条左右,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按大方向来分,总括有四条:即往西的成渝古道;往北的嘉陵古道;往东的川鄂峡路;往南的川黔古道。在这四大古道中,保存最完好的就数通往云贵的*葛古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葛树

*葛古道,得名于古道旁的百年老树——*葛树。*葛树,别名*桷树,在佛经里被称之为神圣的菩提树,寿命很长。在重庆的大街小巷,百年以上的大树几乎比比皆是。“*葛”一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述:“江水迳阳关,又东右迳*葛峡,又右迳明月峡。”*是“老树“之意。”葛“在《诗经》中就已有存在,《诗经·周南·樛木》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葛”由“老树葛藟”演化而来。宋、清以来,各地方都有记载,说明巴蜀之地一千五百余年前就有*葛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葛古道

*葛古道起始于南滨路的渡口,是很多重庆人熟悉的一条古道,也是很多重庆人踏青都会选择去的一条古道。古道呈丫字型蜿蜒而上,在山顶*葛桠口汇合,全长约4公里。再往前走,经老厂铺、过泉山桠、下三百梯出界,直到云、贵。古道清幽,被岁月磨得光洁,斑斑驳驳之处,点点青苔鲜活。数百年来,无数背夫和马帮曾在这条古道上流转,无数的名人墨客在这条古道上低吟浅唱。

“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据史料记载,白居易被贬谪忠州(今忠县)作刺史时,路经渝州(今重庆),听说长江旁的南岸及涂山(今南山)的美景之美,遂下船登岸,沿一条依山的郊野小路攀登,夜晚借宿在道路旁的一座庙宇内,应和尚所求,写下此诗。历史已经久远,无法考据,如若真是,那么诗中提到的郊野小径,便是现在的*葛古道。诗中提到的马蹄声,就是说的*葛古道上来往驮运货物的马帮。

图片来源于网络-*葛古道

*葛古道,是由青石板一阶一阶铺成,到底有多少阶,不可知。石是取自山中坚硬的山石,人工琢刻成石板或石条。石板铺于路面,石条砌成石栏,依山就势铺出一条古道。道宽四至五米,不仅行人可走,还能通行马帮驮重的骡马。

图片来源于网络-走在古道上的马帮

至今,在重庆还传唱着一首关于古道,关于马帮的民谣:“储奇门过海棠溪,抬头望见百斗梯,牛儿打架鹿角场,鹅石板盖铺界石……走起走起到贵州”。这首民谣见证了,当年古道的样貌,也记录了马帮行走古道的路线图。

老重庆商业发达、物资丰富,客商将川江采集而来的货物,打包装运,乘渡船到南岸的渡口,换上骡马或人力,由此开始漫长的徒行苦旅。经*葛古道,在到达云贵之后,换回珠宝、茶叶和药材等,再从原路返回,过*葛古道,回到重庆城区。这一来一往,风吹雨打,一路的艰辛,一路的希冀。其中的悲喜,只有走在古道上的人才清楚。

图片来源于网络-走在古道上的背夫

走在古道上的各邦骡马队各有各的名号,有用居住地取名号的,如晏家湾、刘家坡、陈家场马帮。有以姓名或绰号取名号的,如王暴眼、厥牙巴、大喉咙马帮等。马帮的标志各具地域特色,如云南马帮驮货上路后喜欢插红旗,而贵州马帮喜欢打緑旗,旗帜上用五颜六色的絲线绣着各自的名号。赶马人驮货上路,少则十多天,多则四五十天,要自备干粮,自带碗筷、簑衣、斗笠、骡马的草料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走在古道上的马帮

古道沿途有正驿站和小驿站,能为赶马人提供服务。正驿站也称大站,备有马房、槽道、水草,为马夫和骡马提供食宿。古道上最大、客流最多的大站数老厂驿站,也是现在遗存下来的最后的马帮房。小驿站只管马夫骡马住宿,不提供餐饮和骡马草料等,均由马夫自理。

到了民国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葛古道上的南山,成为了国民*决策指挥的中心。古道通往云贵,自然而然成为了战略物资的重要运输通路,成为远征*将士入缅作战的必经之路,成为了战时躲避战乱的隐蔽居所,孔祥熙、于右任、连战等众多名人都曾居住于此。其中最被人乐道的是台湾女作家三毛,年就出生在*葛古道上的*桷垭。由此还有了这样一首顺口溜“*桷垭,*桷垭,*桷垭下有个家;生个儿子会打仗,生个女儿写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儿童般嘻戏的三毛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川黔公路替代了古驿道的功能,自古穿行于川黔盐茶古道的马帮逐步成了历史记忆。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葛古道依然还在使用。每逢周日,*葛桠口的老街,山下的居民便上山赶集,在古道上,有徒步的、有挑棒棒的,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山上有清澈的山泉,走过古道的人都会在路边双手掬上,喝上一口,清凉解渴,沁入心脾。八十年代后期,*龙公路通车,*葛古道从此归于沉寂,从人们的视野和脚下渐渐消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曲径通幽的古道

现在,*葛古道作为休闲步道,古道上可探游的太多。多级台阶蜿蜒山间,从海棠溪拾阶而上,山势逐渐陡峭,走过天梯云栈,爬上老君坡,直到*葛桠口,一路可看到杨家山、白沙墓、老君洞、文峰塔、老街民居、三毛故居和德国使馆等多个自然和人文景观。坐在玉皇殿顶楼走廊的长凳上看日落重庆,这种感觉难以言述。隐匿于茂林修竹深处的黔南义庄,和古道若即若离,另辟蹊径翻山越岭再与官道相接,充满了神秘色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