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片花事付禅心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作者:桃花月球一《红楼梦》好看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这一艺术手法的应用。同一事物(意象)在小说行文中有意无意的反复出现,直到后文关键处才得以点破,使读者如入迷局,于伏笔、照应、隐喻中关联人事,“众里寻他千百渡,蓦然回首”方见通幽处,可谓高妙至极。而曹公博学杂收,为使红楼大厦仰之弥高,将这一艺术手法叠加应用,多条伏线交错其中,大概是“红学”显耀的诱因。那么从文本信息,细细剖琢这些意象的回环起落,也才可见曹公匠心独具处的深意。红楼“花”事当是这些伏线中最重要的一脉。《红楼梦》写了很多与“花”有关的故事。或以“花”喻人,或以“花”造境,或以“花”言事,或以“花谶”预示个人命运结局,作者将“花”的意象附着在一群造历幻缘的红楼儿女身上,以“花”之命运遭际来书写人之悲欢离合,最是不惜笔墨。雷广平先生在《那堪风雨助凄凉——谈红楼梦是如何通过花来表现悲剧主题的》有一个数据,他说:“几乎每一章节都有涉猎。整章整节以花为题材的就有二十七回之多,二百余首诗词曲赋、对联匾额,百分之六十以上与花有关。”由此可见“花”事在《红楼梦》中的比重。而如此费尽笔墨,也就不由人不生疑窦:一朵花里面究竟是怎样的世界?二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将结局提前告诉你的书。是空空道人求仙访道,偶然间阅石上之书而悟正果传抄于世的,而书中内容是“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闺阁故事。这样的故事最后竟让空空道人参透色空法门,那么曹公将“花事”附着在《红楼梦》中的“异样女子”和闺阁事件上,似乎有了“果报花业”、度尽劫波的深层禅意。那么,何为“花”?《大日经疏卷八》说:“所谓花者,是从慈悲生义,即此净心种子,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故说为花。”禅宗达摩更是以“花偈”传法。他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以花果的无常空性,作为契证的法印。故佛法中花华不二,实为一体。大乘佛法道场以花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做修行法门,尤喜世人以花供奉;《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以花之十意(微妙义,开敷义,端正义,芬馥义,适悦义,巧成义,光净义,庄饰义,引果义,不染义)阐述美好;《阿毘昙毘婆沙论》以花之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来譬喻有情众生对各种境界的贪爱、染著和执取。可见,花中世界实为菩提度化。三我们且从第一回说起,看曹雪芹如何以“花”来契证红楼女儿的悲情度化。第一回曹公“花”分两枝,各表一意讲了两段故事,一段来自天界,一段起于人间姑苏,着重点出故事的因由前情。“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实是由慈悲处生意,因“花”而起,芯子里便是禅意。故僧道二人携补天余石入凡尘时曾说:“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甄士隐之女名叫英莲,在花灯节走失;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在娇杏撷花之时,实是花为媒;作为神瑛和绛珠转世的男女主人公宝玉和黛玉,也是以“花”来写,一个是“色如春晓之花”,一个是“娴静如姣花照水”。具都着力于一个“花”字,以花为譬喻。四“花业”以“花”为契证,红楼儿女也便由“花”入境。第五回金钗册页一节,贾宝玉是在会芳园赏梅花时忽有睡意,卧榻之处是在有《海棠春睡图》的房间,入太虚幻境听到的第一首歌诀是以花喻众儿女。“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之后,警幻仙子先携贾宝玉去“花容月貌为谁妍”的薄命司,看尽“首冠女子们”的命运册页,再引他闻“异卉之精”制的“群芳髓”香,品“仙花灵叶”之露烹的“千红一窟”茶,饮“百花蕊”制成的“万艳同杯”酒,听以如花女子命运谱就的十二种曲,又以“如花美眷”可卿为聘,成就姻缘,让其阅尽男女情事,以警其心。天上人间,“虚”、“幻”交叠中皆是以“花”度人,人在“花”中,由“花”入迷局。五故第七回,作者以“花”之因缘“十二”之数,来写命运的因缘际会。此处笔法,同样是“花开两枝,既有天之意,也有人之为。这一回借薛宝钗之口说事:自小胎里带来了一股“热*”,幸有海上仙方“冷香丸”得以医治。“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柏煎汤送下。”“花之十二数”,机缘造就,本章又有“宫花十二朵”穿起,再写未尽之数。薛姨妈说:“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小小宫花便随周瑞家的一路走来,照见了闺阁生活的艳丽、纯真与闲适。唯女主人公林黛玉最后得了宫花,冷笑着派了送花人不是:“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众人皆由此黑林黛玉尖刻,但从千般命运说来黛玉这冷笑里,似乎暗藏了曹公对命运造就的一丝抗争,这丝抗争透过黛玉悠悠的敏感和哀痛展现了出来。这哀痛红楼女儿似乎都有。六此后曹公便以“花”造境于“繁花着锦之盛”里建了一座大观园,写尽“花”事之兴衰胜败。此园“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不久,元妃省亲,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叹息太过奢华。不久她便令家中诸姊妹与“绛花洞主”宝玉入园居住。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起,至丢失的残本,这些芳菲儿女们便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里,“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她们的住处或是奇花异草,或是翠竹环抱、或是梅杏吐芳,皆在花间。她们的生活便附着在不同意义的“花”事上绽放。七大观园中转世“还泪”的宝黛之恋,于花下开始。因黛玉有“葬花”之痴,便于桃花树下遇宝玉。“落红成阵”,宝黛共读西厢,情思撩动。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说:“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这些言语激起黛玉心中的涟漪,回转潇湘馆经梨香园墙角下时,听“如花美眷”“流水落花春去也”,更是暗动离怅。所以怡红院外“苍苔露冷,花径风寒”,她百般纠结,为爱而不得“独立墙角边花陰之下”,“呜咽之声”,使“落花满地鸟惊飞”。她的悲凉于来日再次“葬花”之时尽数叹尽。于是落红无数,落花轻锄,为“红消香断”,为“质本洁来”,她以诗为歌发出“随花飞到天尽头”,“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凉之音。宝玉听了这残红之泣,哭倒在花阴。所谓知己在侧,不过就是这样的情景。等到“蔷薇花下”他悟得“世间眼泪各有分证”,也才于“花径”之上听紫鹃一席话语,痴呆枯骨。曾经宝玉体贴地要黛玉等他放学回来,制胭脂膏子;他每有所得必要黛玉先挑;“秋花惨淡”的风雨之夜,他到潇湘馆抚慰身体有恙的黛玉,案上的“秋窗风雨夕”的诗,令他柔肠百转。这种与生命意识完全相融的诗词创作,都是黛玉的印记。所以哪怕未署名宝玉也能辨别《桃花行》实是黛玉所做,而命运终不能左右,他只剩悄悄摸去眼角之泪,来做守护。世间的情起情灭,正如花谢花飞,四时轮回,日日煎熬。八暗隐的黛玉之殇,在潇湘馆九曲回肠,但是大观园的天空却也被青春少女们的瑰丽涂抹的艳丽旖旎。交芒种节这日,“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她们打扮的“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飞”。元宵节她们“制灯谜”,猜谜取乐;无事时传“花笺”结“海棠社”;开螃蟹,赏“桂花”也“咏菊花诗”;冬来雪落,也于芦雪庵赏雪联诗,去栊翠庵“乞梅”插瓶,将平静的闺阁生活打造地风生水起。这里凡与“花”有关的人事,都暗涌迭起,皆有深意。白玉釧尝过的“荷叶羹”里,是姐姐投井的血色暗影;莺儿结的“梅花络”里是宝钗的一片闺心;女孩子们编一个花篮,也能起了利益战争;“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怡红院里更是闹剧上演。但这些烟云来的急也去得快,并未影响红香圃姑娘们各序年庚,开夜宴,占花签。名花有主,宝钗得“牡丹”“艳冠群芳”;黛玉得“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探春得“杏花”“瑶池仙品”;湘云得“海棠”,“香梦沉酣”……直至麝月最后得“茶蘼”“开到茶蘼花事了”。一场“花”之隐喻也便尘埃落定:这世界的春色终是起于慈悲,终于佛之“茶靡”。九恰如“花谶”,红楼的结局很多女孩凋零。但是这飘零里,作者又斜意旁出,另开一枝,写了一个刘姥姥的故事。“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刘姥姥满头是花,畅游大观园。前文周瑞家的“送宫花”,不过是浮光落影般的见证闺阁生活的大概,刘姥姥的视角却是深入到了芯子里,将红楼女儿们,美好的外表和精神内在悉数阅尽。判词说“偶因济村妇,巧的遇恩人”,巧姐的命运转折恰应在她身上。王熙凤说,她不信“阴司报应”,偏是她有了当世便得业果。恰如刘姥姥所说:“花落结个大倭瓜。”这个倭瓜不美,不雅,平淡,平凡,却真实。十巧姐因刘姥姥成为“花”事结局唯一的例外。“人生本就是业报相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红楼亦然。其余众花萎谢。有花无果,花亦禅心。一朵“花”落,它的花托,总是如佛禅定,禅心朝圣。。红楼女儿的凋零也便警醒世人。曾经王熙凤走过秦可卿门外,见“*花满地”,已经提前预示了场景。秦可卿离去时曾于梦中向她警语“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具都慢慢变成现实。第七十二回,贾府赏中秋,击鼓传“花”,人丁稀少;黛玉湘云于月下终吟出“冷月葬花*”的悲音;薛府更是引进了一枝有*的“桂花”,搅乱家境,使曾叫“英莲”的女子成了干血之症……怡红院里的海棠花枯萎了,红楼女儿自贾府内部的自我抄捡开始萎谢。晴雯、司琪、入画、芳官、四儿……都走出了大观园的梦境。无奈上演,“护花使者”贾宝玉没有力量左右。他将晴雯的逝去寄托于“花神”归位,以“芙蓉女儿诔”叠唱翻涌的形式,提前将未来的“花祭”举行。《红楼梦》营造了一个“花境”,做了一场“花梦”,最后埋葬于一场“花事”。而转念细想之下,也只有“花”的馥丽才可承担起闺阁美好的全部,也只有它表面的灵动、绚丽,颓败后的“轻”与“空”才可比拟群芳流散的生命大悲慨。而以“花”为意象将人的精神和性灵扎成脆薄的浮筏,任巨澜轻易掀翻,也便如花之契证。未完的结局如有重回太虚“幻”境的意象,便如落英重回枝头,似是圆满了。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