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以此一偈语,而得五祖弘忍衣钵。以唯心主义的修行来说,当然是有令人心灵清明之感。可以了却三千烦恼丝,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相无色是佛宗的取来主张,好像整个世界都只是想象出来一样并不真实存在。只是在充满诱惑的真实世界来说也太有点虚无缥缈了。倒还是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迷茫的众生有实际意义。和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进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对社会对自身都有实际意义。而反观“菩提本无树”就太过于消极了。无欲无求只适合那些了断红尘修行之人的无上心法。却无法放之四海。试想当所有的人都了悟了“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沉浸于唯心的空谈,那这个社会还能进步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整个社会自上至下都追求虚空的玄谈,是多么的岌岌可危。人生在世当然还是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勇气和志愿。先入世历练一番,如果真的受不了现实的打击折磨,再去佛道之间去讨些慰藉,也无不可。但决不能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十年寒窗,还未真正的亮剑作为一番,就已仓皇而逃。社会历史的主流,一定是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借此也向此次疫情期问所有的医疗和志愿者致敬,向所有正能量者致敬。因为你们的挺身而出才让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