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虽然悟到的内容,他并不没有亲口说出来,也没有写出来,这从某种程度上只能说,他所悟到的内容是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甚至不能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来传承。佛像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传了几十年的佛法,传到最后也只能告诉弟子们:无法可说。那么,他在菩提树下,到底悟到了什么?以至于说法说了几十年,仍不能完全表达他瞬间所悟到究竟呢?因此,对于佛陀当年在菩提树所悟到的秘密,代历的学者、圣贤、甚至高僧都曾有过探讨,虽然也有曾得到过所谓的答案,但这些也只能供后人参考,是否是当年佛陀所觉悟的内容,还有待考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佛经来探寻这个秘密。虽然他觉悟的内容我们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几十年的传法当中,一直都是在表达他所悟到的内容,尽管他所传的法并非是他悟到的全部内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从他所传的内容来体会他当年所觉悟到的真相。这种体会或许就是学佛的意义所在吧!那么,他所觉悟到的”道“的内容是什么呢?,据个人的研究和体悟,我总结有两条如下,供大家参考和体会: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他悟到的是,人人具有佛性,也就是人人都有成佛的资格,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是佛。二、只因执著妄想而不能证得。虽然人人都有佛性,但不代表人人都可以成佛。能否成佛,关键在于修行之人是否能够解脱妄想的束缚。佛寺这两个道理是他苦行8年后,才最终在菩提树下所悟到的。我为什么如此确定呢?因为所有的佛经,归根结底都是在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展开,那么,所谓的“智慧德相”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也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佛“觉悟”到的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悟到这一点就是“般若”,总的来说,数不尽的佛学经论,其核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说明这个“智慧德相”,也是解释”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谁如果悟到了这一点,谁就成为了“觉悟的人”,也就是说“成佛”了。因此,我们常说的佛,其实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觉悟。更确切的说,“佛”并不是指的不是一-位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拥有一种区别于常人“特质”的人,这种特质就是“觉悟”。所以说,“学佛”学的不是要成为一位“神”,而是要成为一个“觉悟”的“人”。这或许就是佛陀当初创立佛教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