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教中的轮回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生死死,在死亡后,灵魂又轮回重新投胎成为另一个人,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

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即永远在“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地循环。

轮回这一概念存在于佛教、道教、印度教、婆罗门教中。其他宗教(日本的神道教,欧美的基督教等)是没有的。

轮回不是指一个地方,而是心的状态。心里有贪婪、嗔恨、愚痴、傲慢、怀疑、邪见就是轮回。

心的不平垢染外现为山河大地、沟坎荆砾,种种悦意和不悦意的外境。心有局限导致眼、耳、鼻、舌、身、意的局限,以及生活际遇的百般痛苦缺憾。

生老病死、苦难、分离、仇恨是轮回,相聚爱恋及一切会消逝会演变成痛苦的都是轮回。此心烦恼不歇,轮回不止。

而其中的连带关系就是如此蜡烛燃尽后向新蜡烛点燃一样,只是光火的传递,而不是生命的恒常。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并在随后的四十九年里,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引导众生证悟实相。

《华严经》中记载了佛陀这样一句教言: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轮回理论源于生命的世代轮转传承启发,而三世因果中业力也是主导轮回的因,故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正法念处经》卷七之偈曰:“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窘的境地。

修行便是以温和的方式改变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走出窘境,这就是出离。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

从理上说,一切世界的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也就是说,实际在自己每时每刻、心意中的辗转反侧其实就是一次轮回,因为我们的妄想和混乱、迷惑。

生命是刹那刹那相互推演的,而不是有什么永恒的灵魂。

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轮回不计岁月,有千百世的轮回,也有刹那的往生。

刹那的顿悟,便可算是一个轮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