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一日得闻,有一种花,名为“佛见笑”,心下好奇不已,到底是怎样美好的花朵,连佛祖见了都会微笑?
便细细查阅典籍,方知,原来佛见笑就是荼蘼花。一句“开到荼靡花事了”道尽春愁,明明是末日之花,分离之态,怎么会“佛见笑”呢?
看着那大朵千瓣的洁白花朵,像极了落入翠色里的白雪,六月的芳华在那一刹都冷却了。幽香送来晚风,繁杂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有人说,这是人间最后的芬芳,自此后,一切归于平凡。倒让我想起蒋勋老师在《美的沉思》里曾说,越是洁白的花色越是馥郁芳香,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蜜虫来为她散播花粉。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智慧。
佛典中记载,荼蘼是天上开的花朵,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只是,对于凡尘来说,它也意味着分离。
荼蘼是寂寞的、空灵的、圣洁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温柔与慈悲。佛祖拈花一笑的故事,或许到最后都是在诉说,一种生命的自然流露,一种无言的美好安宁,是只能自己去领悟的智慧。
我曾以为,荼靡之后真的再没有花朵盛放了。可是,我明明曾在盛夏追过花事,又在秋日赏过金菊,亦在雪中探寻梅影,那为何要说,“开到荼靡花事了”呢?
原来,了却的是“春日的花事”,毕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瑰丽,百花繁盛,便是在这场荼靡过后,结束在夏的晚风中。
念及此,又难免笑自己痴傻,去考究诗词背后的真实,却忘了文学本身就是生活的升华。这倒是让我想起一则趣事儿,多年前去六榕寺,也是在盛夏,玩得累了,便在一株树下休息。突然,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指着我纳凉的那棵树,兴奋地对身边的女子说,“妈妈,你看,菩提树!”
菩提树?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那一刻惊得我猛然回头,细细琢磨,铭牌上赫然写着“菩提”二字。一时恍惚,又一瞬顿悟,不是真的没有菩提树,而是心间无树,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幸而,红尘里,有菩提树,有荼蘼花,有夏风秋月冬雪,娇美了万里河山,斑斓了沧海桑田。荼靡虽是尽头,能相守到尽头,何尝不是一种欢喜?花开花落,缘聚缘散,无意强留、无意悲伤。
春华落尽,方得秋实,那是生命在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待果实消亡,留下的种子,会生出下一次荼蘼花开。生命,就是一场轮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