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禅宗揭秘,全面深刻通俗,厉害 [复制链接]

1#

一、禅的由来

六祖惠能大师一生在讲什么呢?就是在讲“禅”!他所宣讲的“禅”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湖北黄梅禅宗五祖弘忍和尚而来。禅宗源远流长,释迦牟尼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为初祖,到菩提达摩尊者为二十八祖;达摩祖师西来东土传慧可大师,慧可大师传僧璨大师,僧璨大师传道信大师,道信大师传弘忍大师,弘忍大师传惠能大师。为什么弘忍大师被称为五祖?是因为中国人将达摩祖师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这样弘忍大师就是中国禅宗的第五代传人,六祖惠能大师便是第六代。从佛家的整个禅宗传承来说,弘忍大师是第三十二代祖师,惠能大师就是第三十三代祖师。

“禅”到底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心态!禅宗的传承就是释迦牟尼佛心态的传承。它包含了两个方面,就是最清净的心和以最清净的心去认识一切。这两方面又称为“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这两方面又合称“摩诃般若”。成就“禅”的境界,就是成就“摩诃般若”!

说到佛,真是家喻户晓!但是,佛为什么能够成为佛,很多人不明白!佛家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本来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有感于众生的生、老、病、死之苦,十九岁时毅然离家,经十二年的寻师访道,最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就了圆满智慧和无上神通,创立了佛家学派。

释迦牟尼佛当年所成就的圆满智慧就是“摩诃般若”!他就是以“摩诃般若”来认识一切事物的。释迦牟尼佛发现万事万物都是“缘起性空”,也就是说所有事物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他们都没有一个永恒的自我,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只要我们遵守客观规律,正确地去努力,事物将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只要具备“摩诃般若”就能够解脱一切苦,这就是著名的“四圣谛”、“八正道”。

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如何使弟子们成就“摩诃般若”这个目的。他的教学方法勉强分为说通和心通(宗通)。说通就是用种种言语、种种事例来讲解;宗通是设种种方便使弟子们自己感悟。当然,这说通和宗通是没办法截然分开的。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讲经说法可勉强归属于说通;“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可归属于宗通。灵山会上的这一幕,就是佛家历史上禅宗传承的开始。当时,释迦牟尼佛传承什么给摩诃迦叶尊者呢?就是示范最清净的心。在场有无数的听众,为什么仅指定摩诃迦叶尊者一个人呢?是因为只有摩诃迦叶尊者心领神会!这最清净的心,就是“实相般若”。那么“观照般若”就不必传承吗?也是要传承的。摩诃迦叶尊者长期追随释迦牟尼佛,他的一切言行,释迦牟尼佛已经是了如指掌!灵山会上的心心相印,使释迦牟尼佛彻底了解摩诃迦叶尊者的境界是正确的,因此指定他为接班人。佛家后世的流派虽然多,但是只有禅宗一脉,从摩诃迦叶尊者到六祖惠能大师,是直接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代代相续传承印证的!也就是说,这三十三位祖师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当然,事实上还不止,六祖惠能大师之后还有很多传承者。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摩诃迦叶尊者追随释迦牟尼佛那么多年才得到释迦牟尼佛的印证,为什么五祖弘忍大师只是给六祖惠能大师说一点《金刚经》,六祖惠能大师说了五个“何期”,弘忍大师便将衣钵传授给他,指定他为接班人?是不是太简单了,太草率了?其实不是!须知道,五祖弘忍和尚乃是大彻大悟的一代宗师,找接班人、传衣钵是何等严肃、何等重要的事情!那么,弘忍大师是如何确定六祖惠能大师的境界是正确的呢?

佛家将修行人的成长历程划为四个阶段,就是“信、解、行、证”。“信”就是相信,愿意来学;“解”就是认真来学习并有所理解;“行”就是认真去做、去实践;“证”就是真正体证到所学理论的真实境界。这“信、解、行、证”对当年的摩诃迦叶尊者来说,确实是很直观的可以看到。但是,对六祖惠能大师的成长来说,有没有经历过这四个环节呢?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六祖坛经》吧!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说:“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这就是“信”;“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就是“解”;“腰石舂米”这就是“行”;五个“何期……”就是“证”。为什么呢?“腰石舂米”为法忘躯,这是真正的“行”!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行”!这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真正体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对“缘起性空”的正确理解!六祖惠能大师的“解”和“行”都是圆满的。解行圆满就是“证”,亲证了就是绝对的“信”。如是信解行证圆满就是大彻大悟!就是具足“摩诃般若”!所以,五祖弘忍和尚毫不犹豫地把衣钵传授给他。

二、六祖说禅

六祖惠能大师当年是如何传授禅的呢?六祖惠能大师同样是围绕着如何成就“摩诃般若”而讲。例如:他对惠明的开示是“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里的“本来面目”就是“最清净的心”,明白了“本来面目”就是明白了什么是“最清净的心”,也就是“明心见性”,也就是成就“摩诃般若”。

那么,“不思善,不思恶”是不是大脑一片空白呢?当时的惠明也有这个疑惑。请看《六祖坛经》:“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六祖是如何回答的呢?六祖说:“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六祖这是告诉惠明,要以“不思善,不思恶”的清净心去返照一切,这才是标准的“本来面目”,这才是“明心见性”,这样才具足“摩诃般若”。就是说,开悟的人不是大脑一片空白,而是以最清净的心去认识一切。这样就具足了“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也就是成就了“摩诃般若”。

虽然表述的时候有所谓的“最清净的心”和“以最清净的心去认识一切”,即是所谓的“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其实,真正清净的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大脑一片空白,是茫然,是愚痴,是无知!不带任何成见、不带任何情绪去认识事物,这种心态才是最清净的心。也就是说,最清净的心是同时具备“最清净的心”和“以最清净的心去认识一切”,这两者不可分开。也就是说,“实相般若”和“观照般若”是分不开的,本来就是“摩诃般若”。从六祖惠能大师对惠明的开示看得出,六祖是真正明白“摩诃般若”;从惠明的提问也可以看得出惠明最后也明白了“摩诃般若”。

六祖惠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一代宗师!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比如:“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言行上,六祖惠能大师都是围绕着如何使弟子们成就“摩诃般若”而讲。

历史上有所谓的“如来禅”、“祖师禅”之说。溯其源头,主要起于唐末五代仰山慧寂禅师与其师弟香严智闲禅师的一段对话:“……香严又成颂云,‘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云,‘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香严复有颂云,‘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乃报师云,‘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这里的“如来禅”是偏于空,这里的“祖师禅”是三昧,是不着空、也不着有!执空者其实不是真正的如来禅,而是小乘人的境界。“祖师禅”才是真正的如来禅!

那么,仰山慧寂禅师到底懂不懂“祖师禅”就是真正的如来禅呢?一定懂的!因为慧寂禅师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彻大悟的一代宗师,而且也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法脉。“祖师禅”本来就是指达摩祖师所传之禅,这是释迦牟尼佛之所心印,是《楞伽经》卷二所说的如来禅;慧寂禅师所说的“如来禅”,其实就是《楞伽经》的攀缘如禅。当年,“如来禅”、“祖师禅”的称谓,也许是那个时候的习惯性说法吧!

三、禅的机理

我接触过许多研究和传播“禅”的人,他们都以为修禅只是精神境界上的理解。殊不知,精神境界上的理解只是“信、解、行、证”中的“解”,无论你理解得多深,充其量是“解悟”,甚至严格一点来说,还是属于一知半解。这时候的“信”严格来说是似信非信,甚至还是属于迷信,因为你没有真正地理解。只有当你去认真实行,真实体证“禅”的境界,这时才是进入真正理解的阶段,这时才是进入真正“信”的阶段。

那么,“禅”的实行、实修具体怎么做呢?有些人曾经问我,惠明听了六祖惠能大师的话言下大悟,这算解悟还是证悟呢?严格来说,还是算解悟。为什么呢?因为证悟必须是一切言行都是圆满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许多人知道、明白某些道理,认同某些行为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时时处处按照自己明白、认同的道理去为人处世,是很难的。这是因为感情和理智、习惯与现实往往很难一致,所以明白道理之后,还要通过长时间的历境炼心,使你的思想和行为最终能够达到一致。因此在修行的历程中,从“解”到“证”,是需要“行”,当“解”“行”比较一致时,就是“证”;当“解”“行”完全一致时,就是“彻证”,也就是“大彻大悟”!这时候就是成就“禅”的圆满境界,就真正具足“摩诃般若”。

禅的实行、实修可以勉强分为两方面,就是思想和言行,正如《六祖坛经》中“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这“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是属于言行方面的。六祖惠能大师教导我们要“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这是属于思想方面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常常反省自己,时时端正思想,他的言行必然会比较端正,少犯错误。但是,大家都会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会有“江山易改,习气难除”这种现象呢?因为“习气”不仅仅是显意识里面存在,连潜意识都存在,而且在潜意识之中根深蒂固!只要稍微不注意就会犯。所以,佛家有“转识成智”之说,这是“行”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理解的道理,必须连潜意识都认同,那样才能够贯彻到底,立场坚定!要让潜意识认同,必须将潜意识之中原有的不同见解彻底化解。显意识和潜意识统一了,就是“纯一直心,不动道场”。做好这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就是“坐禅”。

“坐禅”具体怎么做呢?读过《六祖坛经》的人,可能会记得六祖的一首偈:“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这首偈字面上看来,似乎六祖不赞同打坐。其实六祖是怕我们空心静坐,百物不思。六祖在“坐禅品”中说:“何名坐禅……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还说,禅定就是“……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在“定慧品”中也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这里的坐禅、禅定、一行三昧,都是强调修禅者在一切时一切处,必须有“最清净的心”和“以最清净的心去认识一切”。六祖的这种坐禅理念是何等的严格啊!绝不是每天打坐多少个小时的问题,而是一切时一切处,都要保持最标准的打坐心态。正如六祖座下非常著名的弟子永嘉玄觉大师在他的《证道歌》中所讲的那样“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坐禅”对修炼者的身心到底产生哪些作用呢?修炼的人都知道,正确的坐禅能够使修炼者深入四禅八定,甚至达到“圆通”的境界。四禅八定是什么呢?四禅八定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称为色界定;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称为无色界定。成就色界定的修炼者,都能够感受到身心舒畅,精神专注;成就无色界定的修炼者,他们的身心更加舒畅了,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融化了,心情更加平静。达到“圆通”境界的修炼者,那更不可思议了!据《首楞严经》讲,成就“圆通”境界的修炼者,不仅仅身心虚无、舒畅,还能够与万事万物的能量和信息深层次沟通,获得大智慧和大神通!那大智慧就是“摩诃般若”!“圆通”的境界也就是最标准的“禅”的境界。

说到这里,读过《六祖坛经》的人可能会问,当年六祖在法性寺(后改为光孝寺)对印宗和尚说过,“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这与上述的“坐禅”和“深入四禅八定”、“甚至达到圆通境界”的说法有矛盾吗?没有矛盾的!“见性”就是明心见性,也就是修炼者明白了自己最清净的心,以及能够用最清净的心去认识一切。在这种状态下的坐禅,最能够使修炼者迅速深入四禅八定,甚至进入到“圆通”境界;为什么不论禅定解脱呢?因为执着禅定和解脱的修炼者,他们的心永远不可能达到最清净的状态,会有很多执着和烦恼。所以,没办法迅速深入甚深的禅定状态,更谈不上成就“圆通”的境界。

说到“圆通”,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我上面提过的“神通”,那“神通”是什么呢?神通最著名的有“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这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是指修炼者深入一定的禅定境界,身心与外界信息能量产生某一程度的沟通的现象;“漏尽通”是修炼者对一切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心中能够保持平静、清净。“圆通”就是修炼者成就的功夫境界非常高,达到了圆满。那么,大智慧和大神通又是什么的关系呢?有了大智慧就能化解一切烦恼,烦恼少了修炼者就能顺利地进入甚深禅定状态而成就大神通;成就了大神通,能够使修炼者对万事万物认识更加细致而提高智慧水平。神通与四禅八定和圆通,又是什么的关系呢?成就四禅八定的某一层次的境界就是成就某一层次的神通;圆通就是成就圆满的神通。正确的坐禅与大智慧又是什么的关系呢?正确坐禅所要求的“最清净的心”和“以最清净的心去认识一切”,这其实就是大智慧的起点。持之以恒地保持这种理性态度,再加上不断地历境炼心,智慧也会越来越圆满。

“坐禅”为什么对修炼者的身心会产生那样巨大的变化呢?坐禅的过程不仅仅是心理方面的调整,而且还有生理方面的调整,乃至修炼者的身心与大自然中暗物质、暗能量的融通。心理方面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修炼者对显意识、潜意识乃至第八意识,逐步深入地觉察和理顺,随着这三层意识的调整和理顺,修炼者的思想越来越达到里表一致了。思想的里表一致,会使言行也渐渐里表一致,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去除修炼者的不良习气和不正确的言行。物质方面是修炼者不仅仅会感受到身体不断地进入虚无状态,而且能够越来越清楚地感知到宇宙之中充满着能量和信息。成就“四禅八定”、“圆通”等境界不是简单的精神状态,而是的确有某种物质因素。古今中外的许多神秘传说,有些可能就是所谓的神通现象。当然,有些也是迷信或者谣言。六祖惠能大师的肉身千年不腐,《六祖坛经》中的种种预言记载,应该就是属于某种神通现象。

正确的修炼对心理方面的调整、生理方面的调整,乃至修炼者的身心与大自然中暗物质、暗能量的融通,这些现象许多古圣先贤都发现过。佛家讲“四禅八定”和“圆通”,道家讲“气、神、虚、道”和“无极”,儒家讲“养浩然正气”和“心斋”,中医讲“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天人合一”……所以,翻开各门各派的典籍,总是可以看到或多或少的神秘现象的记载。

天下修炼的学派虽然多,但是以其方法正确或错误可以分为所谓的正派和邪派;在正派之中又以其方法的绝对正确或相对正确可以分成正道和外道。邪派不足提,自古以来能广为流传的基本上都是属于正派。但是很多正派传承,大多数属于外道。真正符合正道标准的实在太少了!

正道的标准是什么呢?以佛家来说,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道家来说,就是“复归无极”、“返朴归真”;以儒家来说,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古圣先贤对正道的表述从文字上来看似乎不一样,其实含义是一样的!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要和谐统一。正道修行,一切都是圆满的,一切都是和谐的,因此收效快速!外道修行往往思想境界不圆满,这对修炼过程会产生种种干扰,影响涨功,所以,对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智力开发效果都比较差。因此,推广价值不高!

六祖惠能大师所宣讲的禅就是正道!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跟释迦牟尼佛所讲是一致的,都是圆满的!六祖称自己是传佛心印,是最上一乘,“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从《六祖坛经》的内容来看,的确如是!六祖的正确教学,加上当年良好的社会环境,六祖培养出很多大彻大悟的人才,使禅宗盛极一时!

四、禅的传授

如今,中华大地上掀起了空前的国学热,许多人在研究《六祖坛经》,许多人也在学习《六祖坛经》中所讲的“禅”。但是,有所成就的人非常少,像六祖那样大成就的人更罕见。原因何在?就是缺乏明师!

什么是明师呢?在修行领域中来讲,明师就是实修亲证的人!从禅宗来讲,明师就是成就“禅”的境界,证得“摩诃般若”的人!这样的人,有大智慧,有高功夫。其大智慧可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有正知正见,辩才无碍。其高功夫就是所谓的神通力,可以跟万事万物的能量、信息有某一程度的融通。明师教学都是以高功夫的师力加持和大智慧的破迷开悟组成的。

一定有人会想,高功夫的师力加持现象和修炼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那些与万事万物能量、信息融通的功夫境界,到底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有能量、信息?许多科学家发现,在宇宙空间的确蕴藏着巨大的暗物质、暗能量。修炼的过程就是调整自己的身心与宇宙能量场融通的过程;师力加持就是高功夫者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别人,使对方的身体迅速获得高能量。身体的能量级越高就越敏感,就越能够与万事万物的能量、信息融通;越是融通更多的能量、信息,自身的能量级就越高。

修炼可以自学吗?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效果多数是很差!是故,有“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之说。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与生俱来身上的能量很微弱。人身上的能量,勉强可以分为内气和外场。内气和外场其实是一个整体,传统称为混元气。单纯就外场来说,便是所谓的“人体场”。体内的气传统又分为脏腑气和经络气。内气和外场都会受修炼者心念的影响。自学修炼的过程,就是修炼者通过调整心念,从而调整混元气场去融通万事万物能量场的过程。修炼者的能量级越低,人体场的可调性越小,融通外界能量的效果就越差,因此,涨功也越慢。所以,自学而有大成就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师力加持又是怎样呢?高功夫的人,其人体场的可调性很高,为别人加持的过程就是调整自己的能量场与对方人体场同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加持者必须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这种师力加持现象,其实并不神秘,与物理学的同步共振原理基本一致。另外,高功夫者的人体场是高速旋转的,为别人加持的时候,其实被加持者是笼罩在高功夫者旋转的气场之中,这种现象跟物理学上变压器的原理很相似。

高功夫的人,有时是同时给许多人加持,这种现象又怎么解释呢?其实上面有提到“接受加持者必须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大家都保持平静的心态,那么无论多少人,他们的人体场状态就基本上一致,因此,高功夫者单独给一个人加持和同时给许多人加持,原理是相同的。同一时间接受加持的人,他们的感应和效果是不是一样?不一定。为什么呢?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每个人平静的心态也不完全一样。那么,怎么样做才能够得到最佳的加持效果呢?加持者必须以最真诚的心,接受者也必须以最真诚的心。高功夫的明师都是非常真诚的,求道者未必都很真诚。所以,无论明师多么高明,总不能将所有的求道者都培养成大成就的人才。不过,明师的教学质量都是很高的。因此,明师的一生还是能够培养出比较多的人才。

明师的教学质量都很高,这有什么奥妙?其奥妙就是“高功夫的师力加持”和“大智慧的破迷开悟”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高功夫的师力加持,甚至能够使求道者在很短时间内,功夫马上达到道家金丹大道所说的大开顶境界。这大开顶境界对于自学修炼的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在佛家来说就是无色界定,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就是初步证得“我空”的境界,如果悟性好,能够不着“有”,也不着“空”,那就是开悟的境界!在《六祖坛经》和许多禅宗公案中,那些“言下大悟”的求道者,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师力加持所成就的功夫会不会退失呢?关键看是否“开悟”。怎样开悟呢?开悟的过程就是破迷惑、破烦恼的过程。人生在世,谁都有迷惑和烦恼。明师有大智慧,能够帮求道者破迷惑、破烦恼。迷惑、烦恼越少,心态越稳定。心态稳定了,功夫境界也稳定了。

有大智慧的明师是不是能够将所有人的迷惑都破掉呢?不能!古来有“三根”之说,所谓上根、中根、下根。根器优劣不是世俗的聪明与否,而主要是看求道之心是否真诚。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能大成就,《首楞严经》中的周利槃陀伽那么笨也能大成就,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真诚求道。真诚求道者能尊师重道,能勤而行之,因此有所成就,甚至有大成就,世人便觉得他们的根器好。被称为“中根”之人,他们有求道之心,但是信心不够坚定,也就是不够真诚,总是有这样的怀疑,那样的顾虑,闻道而不能勤而行之,结果成就也很一般。“下根”之人,是闻道大笑之,不信也不做,所以没什么成就。下根之人往往是有点小聪明的,他们常常自以为是,所以真的有“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因为如此,有大智慧的明师也不能将所有人的迷惑都破掉。也因此,无论明师多么高明,总不能将所有的求道者都培养成大成就的人才。

学习禅文化的人,都可能知道“参禅”这个词。参禅是干什么呢?就是参话头,如参“念佛者是谁”。自己在念佛,又问“念佛者是谁”,念佛者不就是自己吗?学过参禅的人都知道,不能这样回答,也不用回答。你只管直观地问“念佛者是谁”,坚持参下去就可能会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甚至能够大彻大悟。这是什么原理呢?读过《六祖坛经》的人可能会知道,六祖当年没有提倡参禅,六祖都是以大智慧直指人心,正如六祖说的“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要像六祖这样做需要两个条件,就是师父要有“方便”,弟子也要根器好。当然,这种情况下的教学质量也特别高。

其实,“参禅”一般是对中下根器的求道者而设。中下根之人,他们信心不足,总是有这样的怀疑,那样的顾虑。直接对他们讲道理,真的很难讲通。甚至讲到通了,他们还会无缘无故地怀疑。因此,只能让他们去“参禅”,他们愿意参,也许会有所成就;他们不愿意参,也拉倒吧。那么,认真参禅的人为什么能够达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呢?甚至有些人还能够参到大彻大悟呢?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想着一件没有答案的事,想得入神了,真的是“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就会变得“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求道者,他们的心是非常清净的。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能够明白用这种清净心来看待一切,那么就会豁然开朗,一切都是那样了了分明。从此,为人处世就不带任何成见了。这就是六祖对惠明说的“不思善不思恶”“返照汝边”,这就是禅的境界,这就是明心见性,这就是开悟。

不过,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开悟,甚至大彻大悟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明师指点,或者遇到什么机缘,才能使参禅者豁然开朗。否则,会一直堕落在顽空里,变成一个怪人。所以,自古以来求道者最好是跟随明师学习。

五、禅的意义

修禅者如果根器好又遇到明师,进步会很快的。无论是智慧的开发,还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都会有良好的效果!明师的高功夫加持能够使求学者迅速获得高能量。我们获得的能量不仅仅存在身体的经络系统里面,同时也存在体外。其实体内的能量和体外的场是一个整体。这种现象犹如铁被磁化了,变成磁铁似的。

古人早就发现,我们身体里有经络系统,它们依次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还有无穷无尽的孙络、浮络。身上的能量越强,经络开发的层次就越深,体外的人体场也越强。所以,接受明师高功夫加持的过程,就是身体能量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身体经络系统不断深入开发的过程。身体的经络系统开发得越深,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微循环就越好。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微循环越好,器官组织的工作状况就越好。因此,人会显得更加健康!

另外,当经络里面的能量比较充足时,修炼者可若隐若现地感觉到体内能量会流动,有“气冲病灶”的现象,哪个地方堵塞了,能量就会自动去融通那个位置。到一定程度,堵塞的地方就会得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对防病、治病都有良好的作用。当然,并不是全部有病的地方都同时出现“气冲病灶”。因为病灶有深浅、堵塞有轻重,所以反应有强弱、出现有先后。

还有,明师的破迷开悟能够帮求道者化解心结,使求道者的情绪保持稳定。大家都知道,情绪不好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正所谓,暴怒伤肝,大悲伤肺,狂喜伤心,惊恐伤肾,忧思伤脾……情绪的激烈波动,会干扰体内气血的循环,也会引起某些器官组织的紧张,甚至形成堵塞,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能够达到开悟的状态,对任何事物都有正知正见,时时处处都保持心平气和,那样对身体的健康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我从事禅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已经20多年了。我深深地体会到,成就“禅”的境界,具足“摩诃般若”,以最清净、最客观的心去认识一切,去面对一切,无论是对工作、学习,还是生活、身心健康,乃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一个成年人都离不开工作,无论是做什么工作都会有一定压力的;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少不了要学习,无论是学什么技术或知识,都会有一定难度;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事,遇到不如意的事都需要面对;家庭成员总会有不同意见的时候,需要合理地调谐;社会的种种现象需要有正知正见。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内伤七情”还是其中很主要的一个方面。总而言之,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不仅仅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还能够更好地去处理一切问题。这样身体素质,乃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社会面貌,都将呈现良好的状态。一切心态之中,以成就禅的境界,具足“摩诃般若”为最圆满!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谈论“禅”,很多人在研究“禅”,很多人在传授“禅”。但是,只要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从来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禅”。根本就不知道成就禅的境界就是成就“摩诃般若”,也就是成就最清净、最客观的心。同时,以最清净、最客观的心去端正自己的言行。

我实修多年,感受颇深!各种功夫层次的体证,大脑智慧的开发,的确真实不虚。我也曾经指导过无数的求道者,古人的各种传功方法,比如心印、加持、手灌顶等,确实有一定的效应!假如传授者没有实修亲证,只是给求道者空谈理论,要想靠求道者去自力更生,是很难有成就的。如果传授者真修实证,有大智慧,有高功夫,那就方便了,可用高功夫给求道者加持,使求道者迅速涨功;再以大智慧给求道者破迷,使求道者所得功夫稳定、提高,那样求道者就很容易有成就了。

求道者从理解“禅”的境界、理解“摩诃般若”,到成就“禅”的境界、证悟“摩诃般若”,这个过程就是实修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思想与行为的统一,虽然要通过长时间的历境炼心,但是,思想和行为的真正统一是要靠修炼者的功夫不断增长、不断提高。修炼者的功夫越深,也就是深入禅定境界越深,他们思想的稳定性越好,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性越好,这就是所谓的“定”。定境越深,其实就是身体的能量级越高,经络开发的程度越深。为什么呢?身体的能量越高,经络的开发层次越深,修炼者越觉得身体虚无通透,越觉得心平气和。正如《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修炼者的定境越深,他的情绪就越稳定;情绪越稳定,心态越客观;心态越客观,想问题、看事情就越周到、全面,这样,智慧就开启了!随着智慧的不断提高,“禅”的境界就越来越圆满了,“摩诃般若”也越来越稳定了!在“了空居士修行养生网”上的“百闻不如一见”专栏中,有许多跟我实修者的心得体会。我一直沿用传统的师力加持和破迷开悟相结合的方法教授大家,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都真切地感受到实修亲证确实能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身体健康了,心态端正了,自然会热爱生活,认真工作,积极向上;身体健康了,心态端正了,家庭自然会更加和睦。假如天下的人都来正确修炼,世界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愿更多有缘人和我一起学习、实践《六祖坛经》的禅文化!愿更多真修实证者和我一起弘扬六祖禅文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