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复制链接]

1#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不能批评别人。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当你批评别人时,一个指头指向别人,四个指头却指向自己”。所以,我们竭尽所能克制自己,不去批评别人,却止不住心里如海浪般不断涌现的评语,不但无时无刻在批评别人,连自己也不放过。

并且这些无处发泄的情绪在心中不断地郁结,直到最后爆发出巨大的伤害。那么,要如何在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化解掉这些情绪呢?

今天要为你分享的书叫做《一念之转》,本书作者根据自己成功走出重度忧郁症的经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转念法”。

本书作者:拜伦·凯蒂、史蒂芬·米切尔。其主要作者,拜伦·凯蒂在30多岁时曾患上了重度的抑郁症,而且接下来10年间每况愈下,其中有两年几乎下不了床、一心想着自杀。在某一天清晨,她突然从绝望的深渊中走出,她体验到从此改变自己一生的了悟。并且在此之后她还将自己的这套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以帮助更多人走出痛苦,这本《一念之转》也就承载着这样的使命诞生了。

1、

在揭开这套方法的神秘面纱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有两位著名的神经科学家指出,我们脑内有一个特殊部位,有人称它为“自动翻译机”,能够把一切外在讯息转译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在故事,形成我们的“自我感”。

而这个被称为“自动翻译机”的部位就是我们的左脑,我们的左脑非常喜欢捏造与事实不符的故事情节,目的不过是帮你把自己的故事自圆其说而已。在行为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个叫做“逻辑自洽”。

因为大脑有着这样的运行机制,所以当我们自认为“颇具理智”时,通常正是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在编织故事。这就导致我们亲手将自己推入到了痛苦的深渊里,而这套方法是通过自我质问的方式,以帮助我们逃脱自制的陷阱。

2、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为什么会痛苦?

是因为别人做出了某些过分的事情吗?但是你会发现,对于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就会非常气愤,而有的人根本不觉得这是个事。其实,真正让我们痛苦的不是别人具体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做的和说的不是你认为他应该做的或者说的。换句话说就是——当自己相信事情应该怎样而实际并没有按照自己认为的方向发展时,自己就会感到痛苦。

古希腊哲学家,比克泰德曾说:“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

另外有一句来自佛经的话,和这个意思也差不多,它说:“你明白你找到的是你本有的,不是来自任何外境”。

作者说,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分别是:你的事情,我的事情和神的事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管好你自己的事情。

这里的“你的事情”、“我的事情”都比较好理解,而“神的事情”好像不那么容易理解。这里所说的“神的事情”并不是宗教里面所讲的那种意思,而是指真相。而真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痛苦的来源就是自己的意志和真相或者是别人的意志起了冲突。

这和乔治·戴德在《所谓的人际高手就是让人舒服》这本书里面所讲的“边界”概念是一致的。乔治·戴德告诉我们:“我只能控制我自己,不能控制我自身以外的其它任何事物”。当我们的自我边界不清楚时,就会出现很多烦恼,比如用别人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3、

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那么这神奇的4句话,到底是哪四句呢?

这4句话分别是:

第一句、那是真的吗?第二句、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第三句、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第四句、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这四句话,就是作者所创造的这种“转念法”的第二个步骤——“反躬自省”里的四个问句。这4个问句能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挖掘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且化解掉其中的戾气。

作者的“转念法”一共分为4个步骤,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了解一下:

1)转念作业:

谁让你感到生气、伤心或失望,为什么?他(们)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欢的?(切记:尽可能严苛、孩子气、而且心胸狭窄)这一步骤,作者给出了6个模板,当你遇到烦恼时,你只需要按照要求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填入进去就可以了。

我很讨厌(生气、伤心、害怕、迷惑……)…………………………(人名),因为………………………………。你要他(们)如何改变,你期待他(们)怎么表现?我要……………………(人名)去做…………………………。他(们)应该(或不应该)做、想做、成为或感觉什么呢?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忠告?………………(人名)应该(不应该)……………………。你需要他(们)怎么做,你才会快乐?我需要………………(人名)去做………………。此刻,他(们)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呢?请详细描述一下。(不需要离职或仁慈)………………(人名)是………………。你再也不想跟这(些)人经历到什么事?再也不要或我拒绝………………(注:有时候,你可能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生气,那通常是某个“内在故事”在暗中搞怪,它隐秘地躲着,经常让你遍寻不得。

2)反躬自问:

把写在“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上的答复,逐句用四句问话来反问。

那是真的吗?这些问题没有对错的答案,你要倾听的不是别人的答案,也不是一直被教导的信条,而是你内心的答案。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这是一次让自己深入内心更深处的机会。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将你可能的所有反应都一一列出。没有那个想法时,你将会是怎样的人呢?闭上眼睛,安静等候。想象这一刻自己没有那个想法,或想象你站在那个人面前(情境里),而你从未有过那个念头,这时,你看到了什么?3)反向思考:

要做反向思考,就必须重写你的答复。这一次全部把先前对方的名字换成你自己,用“我”来取代“他”(她)。

4)继续反躬自问:

现在,你针对自己的批评继续应用“四句问话”和“反向思考”。

通过这四个步骤,我们就能轻松地化解内心的烦恼,从而能更从容和自信地面对生活。当然,这次的烦恼去除以后,又会添加进来新的烦恼,所以这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断修行的。

就像北宗禅创始人——神秀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需要时时勤拂拭,才能保持明镜的光亮,才能保证心灵的开阔。

最后总结一下:

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作者的“转念法”来改变我们的想法,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写下你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其次,通过“反躬自省”,质问自己——那是真的吗?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这四句话;接下来,再将之前“转念作业单”当中别人的名字换成自己的;最后,再次“反躬自省”,直到自己不再烦恼和困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学习心得。

本文参考书目为《一念之转》,作者:拜伦·凯蒂、史蒂芬·米切尔。译者:周玲莹,如果想要了解本书更多内容,欢迎阅读原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