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众所周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佛教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因人们对佛法的认知、理解不同,修行的侧重点、心理需求方面的差异,故而造成了佛教的多个派别。
禅宗只是佛教多个宗派中的一个,其创始人是达摩祖师,而真正将禅宗发扬光大的是六祖慧能,因为他所领悟禅宗的修行方式,打破了印度佛教一直通过渐悟的苦修方式,他采用的是顿悟的修行方式,从而一举扬名。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年事已高,想找一位自己衣钵的继承人,于是要求众弟子各写偈语一首,来阐述自己对禅修的体悟,神秀和尚——一位学识渊博,精通佛法,深得五祖真传的僧人,于是写下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众人看罢,无不拍手叫好,都认为神秀对于禅法的领悟已经深不可测,得其精髓了。
慧能看到神秀所作的这首偈语后,认为道理虽然说得很好,但是渐次法门,须著于有修有证的执相,于是在神秀所作的这首偈语上,稍加改动,就变成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被五祖弘忍发现后,大喜过望,这还了得,慧根高不可及,完全领悟了禅法的最高要义。于是乎,在半夜召见慧能,为其开示说法,又把正法眼藏和祖传衣钵传给了慧能。并叮嘱他说:“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六祖慧能后来果不负所望,把禅宗真正在中国发扬光大了。禅宗从唐代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到了宋代早已非常盛行。参禅,似乎是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大悟大彻。很多士大夫以接近禅宗为耀,以禅理入诗为荣,表达其对时空、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
禅诗,顾名思义,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是指与佛教佛法有关、参禅悟道的诗。这部分禅诗有深刻的辨证思维,富于哲理的启迪和智慧的点拨,许多优秀禅诗不会因为白驹过隙束之高阁而蒙尘,却随滚滚的历史车轮而散发出不朽的恒久魅力。
如佛祖的四言禅诗《诞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再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是有名的禅诗。我国历代写禅诗的高手云集,透过诸多蕴含禅理禅意的诗句,引领徘徊在十字路口迷茫的人生,起到拨云见日,指点迷津的积极导向。
诸如,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强调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性,某些情况下,退才是进,掌握了这一点,便可以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使心灵和作为达到更高层次的一种自由。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原来我们苦苦追求的东西,不假外求,本自无缺,渴望的春天就在自家的门庭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全诗对如何做人,怎样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个很好的开示。抛开内心的烦恼和凡尘琐事,心胸自然开朗,会发现一年四季都是好时节,只要心中有爱,四季春常在。
苏轼本是儒学大家,屡遭贬谪历经宦海沉浮,于是希望从其他途径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与自我救赎。交通僧侣,纵情山水。其作品中明显有了老庄的哲思,参禅的印记。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琴诗》,据苏轼讲,曾经与一位先生出游,见识过他的一架宝琴,无铭无识,后来了解了它的来历后,于是便和诗一首。这首诗有禅偈的深邃远长、又又儿歌的浅显易懂,诗文不以意境取胜、却以论理见长,颇值得玩味。
全诗表明一个道理,一首美妙乐曲,只有琴在不会鸣奏动听的乐谱,单靠指头也弹不出美妙的琴声,人的思想情感凝于一点,纯熟的技能和琴瑟天衣无缝的交融,才会奏出美妙的乐章,沁人心脾,悦耳动听。正所谓”缘起缘灭,缘起性空”。作者两次发问,更引起人们对哲理的沉思。这首别具一格的诗作,是深受佛经影响,有感而发。《楞严经》中有:“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又有偈云,“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缘离,是则常真实。”这里似是而非的玄虚论,若虚若幻的说教,多少隐晦艰涩了一些,而苏轼的一首琴诗,化腐朽于神奇,寓至理于平实,巧妙地掲示出琴、指、琴声三者的内在关系。正如后人赞颂,“坡公之诗,每于终篇之外,恒有远境,匪人所测。”因为行文有远境,才更意味深长。
苏轼和高僧佛印禅师是故交好友,《核舟记》记载的共泛赤壁,就是最好的例证。相传苏轼平素修禅,某日成偈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轼吟罢颇感得意,以为暗合禅机,连忙派书童渡江送与佛印一起分享。谁知佛印看后,微微一笑,略一沉吟,批注两个字之后,便交给书僮:“带给宋学士一看便知”。苏东坡在期待中“静候佳音”,回信收到,急忙急忙打开一看,“放屁”两个大字映入眼帘。苏学士眼前一黑,血压升高。少时平定,备船过江,亲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老朋友理论究竟。怒冲冲抵达金山寺,禅堂禁闭哪有人踪,门上贴一张纸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苏轼方才恍然大悟,羞愧不已。不胫而走,随成文学史上一帧剪影。
纵观诗歌长河,建安风骨存,唐诗誉天下,禅诗作为诗词长河中一朵浪花,如一缕春风,它使中国诗歌艺术更加哲理深远,意味隽永,飘逸洒脱,播撒久恒。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人,可以外求,放弃眼前的苟且,去追逐远方的诗梦,人,更应该向内超脱于世外,在禅意中去获得新生,去体悟一种生命的质朴与纯真的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