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度有缘人,这三种人佛缘深厚,有你吗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佛门中有句世人耳熟能详的话,叫做“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也许有人会感觉诧异,常说佛门广大,普度众生,怎么会不度“无缘”之人呢?

《法华经药草喻品》有一则精妙的譬喻,用以回答此问题。雨水从空中落下,平等地滋润世间万物,但是不同的草木,根基却不同,因而吸收水分多寡也不一样。倘若是池塘中的无根浮萍,甚至会随波逐流。

但是,佛法广大,平等加持世间万有,正如经文中所说,心佛及众生,三者无差无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谓的无缘,不过是亲近佛法的机缘不成熟。但下面这三种人,佛缘深厚,看看有你吗?

第一种,深信因果。

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说,佛法三藏十二部,归结起来,无外乎“因果”二字。所谓因果,即因缘果报,亦称因机缘果。昔日,佛陀在菩提树下,观十二因缘而悟道,因果并非释迦牟尼佛“创造”出来的,而是周遍法界的谛实之理。

深信因果,就是深信如是栽种,如是收获,不生侥幸之心,不贪无因之果。《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是谈因果观,讲缘起论,因而能够深信因果,便是与佛有缘。

第二种,亲近善知识。

何为善知识呢?《大品般若经》云:“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称为善知识。”末法时代,善知识难觅,通常那些将言行正直,能教我们行解脱道,乃至大乘菩萨道者,都称作善知识。

无始以来,众生就被种种烦恼习气障碍,非得有大慈悲心的过来人从旁点拨,否则就如盲人行于暗室,跌跌撞撞,更不知何年得度。倘若修行中对佛经依文解义,甚至会自损善根慧命。譬如《金刚经》中讲不住于“四相”而行布施,人、我、众生还可以理解,那么“寿者相”是指老人,还是指寿命,亦或者另有所指呢?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就容易似是而非,误入歧途。

师父曾对我讲,法不请不说,因为法师可以根据你的问题,应机教化。所以,倘若有胜缘得以遇到善知识,要多思考多提问,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亲近善知识,也是佛缘深厚的表现。

第三种,护持道场。

《妙法莲华经》有言:“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很多有佛缘的人,可能会因机缘巧合,偶然进入寺院,见到寂静庄严的道场,内心生出赞叹、欢喜之情。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典故,昔日佛陀住世,有位孤苦无依的人前来求剃度。这天佛陀不在精舍,舍利弗尊者看他八万劫之内都未曾与佛结缘,于是请他回去。但此人苦苦哀求,不肯离开,这时佛陀恰巧赶回,随即答应为他剃度。原来八万劫之前,他是砍柴的樵夫,在山林中被猛兽追赶,爬到树上躲避,情急无奈之下,念了一声佛号,以此因缘,佛陀答应为他剃度。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能虔诚地称念一声佛号,已经是有甚深佛缘的表现,更何况发菩提心护持道场,以求觉悟呢?

其实,《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早已为一切众生授记,未来皆当作佛,既然众生佛性平等,世间哪会有与佛无缘之人呢?只不过因缘成熟的时机未到而已。就如同一片果园,有的果树当年结果,有的果树则需要三五年,甚至十数年之久。吾辈只消谨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多种善因好缘,未来必会开出菩提花,结下智慧果。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