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诵读佛句,让自己的心,净无瑕秽 [复制链接]

1#
只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各种欢喜,各种悲伤。在心念的作用下,欢喜无法自抑,悲伤亦不可自抑。如若你懂得克制自己的心念,你就能做到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心念,不妨看看佛经,学习其中的禅心、禅意。无论遇到任何事,都能让自己拥有一颗通透明彻、净无瑕秽的心。你的人生,也会因此清净无染,卓然出尘。

一、无明无因,其体本空。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这句话佛陀是告诉我们,世上的一切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这些无明因素你都不要为其动心。不管任何东西,都是属于空的境界。不管是它本来就空,或者是最后成空,你都要让自己,保持在“无念”状态。在遇到事物时,你就能从现象中跳出来,看到它的根本。

当你的空达到一定地步,才能做到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生活中的苦与乐,喜与悲,已的经无法再使你动念。这个时候,就达到了佛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这个世上的一切,都是你的幻觉。只因你有了心,才会出现这些幻觉。如果你没有这些心,就不会有这些幻觉。人的心一出来,幻觉就随之而来。

你觉得有菩提树,你觉得有你的身体,那些都是你自心所出现的一种假象。当你进入禅定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任何认识,任何心念,都是自心带来的障碍。只有除掉这些障碍,你才能做到无一物。那么,外物就无处起,无处著,因为你,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心经》中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人在世俗之中,许多的记忆挥之不去。亦有诸多的盼望,无法得到。佛说人有求不得,怨憎会,放不下。与其不断地去追求,去梦想,不如将自己的心念放下。既不为过去苦恼,亦不为将来畏惧。身处随缘,随来随了,无物不破。

无论是过去,抑或是现在,都将成为过往。凡此种种,都是世间因缘和合。因缘聚时,无法抛开,因缘散时,无法抓住。与其放在心中成为一种负累,不如让它,消逝在岁月的河流里。做到这样,你就懂得“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蔡志忠漫画古籍典藏系列:漫画北传法句经京东¥32.1购买

四、此心随欲转,微妙极难见。智者防护心,心护得安乐。

当你为了诸多的世事烦恼时,i不妨放下。真正的放下,是遇到事情时,不动心起念,不心随物转。守护好自己的心,不让它随波逐流,不让它在表相中打转。这样,你就能做到心底空明。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会随境流转。他懂得,世事无常。也懂得“人追钱跑,越追越跑;钱追人跑,想穷穷不了”的至理名言。所以,不妨将追求的心放下,心淡定了,就会明白得更多,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

佛句的本意,是让人修行。从中领悟涅槃的真正奥妙。即使不修行,有悟性的人,也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各种般若智慧,让自己真正从尘世的各种烦恼中,跳脱出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