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教纪录片,禅宗六祖惠能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六祖惠能大师传奇

点击下方观看完整影片↓↓

千年菩提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生

《六祖慧能(上)》解说词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曾经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他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他为法忘身,历经艰辛;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脉,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的佛教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使整个中国文化领域无不殷勤熔铸而生机勃发。

惠能大师肉身舍利·南华禅寺

现在让我们来讲述这位祖师的传奇故事。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三十五岁的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一生进行了无数次说法,他用这种形式向当时的人们宣讲他所体悟到的解脱之道。这些说法的内容被他后来的弟子们记录整理,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经。

在释迦牟尼一生的无数次说法中,有一次是非常特别的。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这是一次无言的宣讲。

一天,三界的主宰大梵天王为了要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在印度灵鹫山请佛说法。他手捧一朵金婆罗花,举过头顶,奉献佛陀,并将自己的身躯化作庄严宝座,然而这一次释迦牟尼却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地拈起一朵金色的婆罗花,默默地展示在弟子们面前。众弟子不明所以,都感到十分茫然,只有一个人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就是摩诃迦叶尊者。在释迦牟尼的五百个弟子中苦行第一。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美丽的微笑发生之后,释迦牟尼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从此,一个代表佛教无上心法的宗派——禅宗诞生了。

从第一代祖师,摩诃迦叶尊者开始,引发这个微笑的动见通过二十八代祖师在印度传布着,但是在公元六世纪初,正当中国南北朝时代,由于外族的入侵,佛教在印度出现了衰危的迹象。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尊者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给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尊者后,嘱咐他说:“吾灭度后六十年,东土震旦,也就是中国,有大乘气象,佛法将会大兴,你应该去中国传布教法”。公元年,菩提达摩尊者渡过印度洋和南海,将禅宗心法带到了中国的广州。

很多人是通过功夫电影知道达摩祖师的,传说是他创立了中国少林派武术,但是传说必竟是传说,菩提达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会只是为了传教搏斗的技巧,他的目的是向中国人传布释迦牟尼与摩诃迦叶那个会心微笑的奥秘。

这里是广州市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如今是生意兴隆的玉器一条街。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就坐落在这里。

华林寺原名西来庵,是达摩来到中国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为了纪念他,公元年,在这里重新修建了一座祖师殿。

这就是达摩当年亲手挖掘的泉水井。开掘了这口五眼井之后,达摩离开了广州,踏上了他北上传法之路。直到一百四十七年以后,就在同一个城市,就在离这口五眼井不远的地方——光孝寺,一位菩提达摩的再传弟子升座说法,折服了当时的僧俗信众。从那时起,禅宗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释迦牟尼的金婆罗花终于在它的异乡中国盛开了。

这位菩提达摩的再传弟子,就是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慧能大师。与当时一些出身高贵,学富五车的高僧们不同,这位汉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出身微寒,不识文字。

唐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即公元年,慧能出生在广东省新兴县夏卢村。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属于流放犯人的岭南地区。今天的夏卢村,生长千年的荔枝树古风依旧,鉴证着这一段真实的历史。在村中,我们还发现了一口千年古井,如今作为文物就保留了下来。慧能的父亲卢行瑫就是被流放到这里的官员,他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娶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李氏女为妻。慧能三岁的时候,卢行瑫不幸亡故。父亲没有留下什么财产,慧能的童年是在贫穷孤苦中度过的。母亲没有钱供他上学读书,稍长之后,慧能就开始到附近的山上砍柴,靠卖柴所得的钱奉养母亲。慧能八岁的时候,正是唐玄奘法师刚刚从印度求法归来,朝庭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在他的主持之下译出了经论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教在中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公元年,唐玄奘圆寂的前一年,夏卢村的樵夫慧能刚刚二十四岁。这一天,慧能也和往常一样,背着刚刚砍下的柴火到集市上售卖。当他路过新兴县城的金台寺时,被里面的诵经声吸引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慧能听到这一句经文的时候,心中突然产生了特别的领悟。

我们找到了金台寺的旧址所在地,这里已经医院。我们只能想象当年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慧能走进这个寺庙,进而做出了出家求法的决定。

诵经的人告诉他,这部经叫做《金刚经》。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正在*梅冯茂山讲授这部经书,教人“即得见性,直了成佛”的方法。慧能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决定去*梅亲耳聆听弘忍大师对《金刚经》的阐释。慧能是一个孝子,多年后已经成为祖师的他,在一首《无相颂》中,把奉养双亲作为最重要的修行内容之一,加以强调,但在当时他如果去*眉求法,谁来奉养他年迈的母亲呢。慧能的求法之心感动了一位叫安道成的客人,他拿出十两银子作为慧能安置老母的生活费,让慧能安心上路。如今新兴县还留有一块别母石,纪念慧能出家的这一段经历。慧能告别母亲一路北上,走了一个多月,来到了*梅。表面上看,未来的六祖与五祖的第一次会面似乎并不融洽。

六祖大师礼拜五祖图(资料图)

五祖问道:你是什么地方来的人?来到这里要求什么东西。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人,远来拜见您,别无所求,只求做佛

五祖却责问地说:“你是岭南尚未开化的蛮夷之族,竟然也想做佛吗?”

慧能从容地回答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分。我虽然是一个不识字的岭南人,但你我的佛性是一样的。”

弘忍大师故意用尖锐的措词考察慧能的根性,他知道此人是上根利器。

与五祖见面后,慧能被安排到寺里的碓房干杂活,这一干就是八个月。勤杂工慧能的主要工作是在碓房中踏碓舂米,遇到讲堂中五祖弘忍升座说法,他便竖就起耳朵倾听,默默思考威然大义。有时沉浸在玄妙的禅理当中,竟然忘记了环境和自己。他干活也十分尽力,为了增加踏碓力度,他在腰间系上石块,时间久了,因为总是一条腿用力,另一侧的髋关节被石头坠的脱了臼。弘忍大师曾到碓房看望慧能,并关心地问他:“我听说你的腰和腿受了伤,痛得很严重。”慧能却回答说:“不知有身,谁言之痛。”这一块坠腰石被保留到今天,仍然见证着修持与劳作相结合的禅门宗风。

当时,随五祖弘忍学法的弟子多达千人。一天,弘忍把众人召集起来,他要弟子们凭借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作一首偈颂。如果有谁能道出佛法真义,就将历代祖师的传承心法和衣钵交付给他,让他继承第六代禅宗祖师的地位。在弘忍看来,世人应以超脱生死为人生大事,如果只求世间之福,是无法得到解脱的,而六祖之位,也一定要授予真正觉悟的弟子。

众弟子回房后,就纷纷议论说:“我们这些人就不必费心作偈了。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一定是他得遗法,等他得了法,我们跟着他学也就是了”。

被大家称为上座的神秀和尚,俗姓李,十三岁出家。儒释道三藏无所不通。四十六岁到*梅,参礼弘忍后,他叹服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老师啊。从此,就跟随弘忍左右,从打柴汲水的杂役做起,服勤六年,深得弘忍器重,后来受弘忍所命,担任寺中的教授师。神秀听到了众人的议论后,心想:大家都不作偈,因为我是教授师,我也确实应该作偈承上,否则师父如何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可是作偈呈心就意味着要争夺祖师的名位,那与凡夫俗子争名夺利有什么区别呢,我虽然是为了求法,而不是争六祖的衣钵名位,可是别人怎么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呢。

最后神秀心想,我不如将偈颂写到五祖堂前南廊下的墙壁上。如果师父看了要问起来,我就说是我作的。如果师父看了说不行,那就说我还没有真正觉悟,我就息了得法的念头了。

想定之后,神秀便于当夜三更时分,独自秉烛悄悄来到南廊,在中间的墙壁上,写下了自己所作的偈颂,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次日,五祖看到偈后,把门人召集起来,让他们焚香礼敬,诵持此偈,并告诉他们,依此修行可以避免堕三恶道。

按照佛家的教义,一些生命死亡之后,将会在六道之中轮回。这六道分别是: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地狱,其中天、阿修罗、人为三善道,畜生、饿*、地狱为三恶道。

五祖虽然认可说,依神秀的偈颂修行,可以避免堕入三恶道,但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脱离六道轮回,获得解脱。

随后五祖将神秀叫入内室。告诉他,依你这个偈子的见解你还只到门前,未入门内。要想入门,就要见自己的本性。

慧能此时依然在碓房里工作,寺里发生的这些事情他全然不知。因为没有认为一个最下层的勤杂工会有资格参与对衣钵的竞争。又过了两天,一个童子经过碓房,口中念诵着神秀所写的偈颂。慧能一听之下,便觉得作偈之人未见本性。待他从童子口中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便请童子带他去南廊观看。慧能在神秀的偈颂前礼拜完毕,自作一偈。由于不识字,他只好请人帮着写到西面的墙壁上。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的偈语肯定自己身心的存在。认为要勤奋的修行,才能渐渐地达到不染尘埃的清净境界。慧能的偈语却认为身心和万事万物都是种种条件下的聚合,缘起缘灭,变化无常,只有人人都具备的佛性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这种思想与南朝刘宋时竺道生提倡的顿悟成佛说相通,也与他自己初入东山拜见弘忍时,提出的佛性不分南北贵贱的说法一致。

一个出生贫贱,处于寺院最下层的苦力行者,居然作出了如此高妙的偈颂。赞叹、惊奇、嫉妒、愤怒,种种复杂的情绪一时笼罩了素日宁静的寺院。五祖来到廊下,见到慧能的偈颂,知道他已经了悟了佛法大义,但看到了众人的惊怪,又担心会有人加害于他,便把偈颂擦掉,说这个偈也没有见性。

实际上,五祖已暗暗拿定主意,准备传送衣法给慧能。禅宗的祖位不同于世俗的名位,出身、学识、财富、地位都与此无关,但胆识、智慧和对自性的觉悟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五祖避开众人独自来到碓房,看见只有慧能一人在忙碌着,便用手杖在碓上敲打了三下,转身离去。慧能心领神会,便于当夜三更时分,悄悄来到五祖的房内。他们用袈裟将窗户挡上,然后五祖亲自为慧能讲解《金刚经》。当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明白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

很多年后,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把这个细节写进了西游记。只不过敲打三下的是菩提祖师,那个心领神会,三更时秘密学法的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孙悟空。

五祖传完了心法,便将代表传承的衣钵交给了慧能。五祖告诉慧能,这衣钵是达摩祖师传承心法的凭证,却并非是佛法本身,佛法是要靠以心传心来传下去的。传授衣法一向很危险,往往会引发争端,因此传衣钵的形式到你为止,以后就不要再传了。你现在得到了衣钵,如果还继续留在这里,恐怕也会有人害你,你必须赶紧离开。

传付衣钵并不是弘忍的首创,它一直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释迦牟尼灭度前,曾把其姨母所献之金缕袈裟付予迦叶尊者,委托他转交在未来成佛的弥勒菩萨。

得法传衣,它标志着尚未出家的慧能已经得到了禅宗的心法和中土第六代祖师的地位,从此中国人把最优秀的学生称作老师的衣钵传人。

就这样,五祖一直将慧能送至到九江驿边。如今,九江驿早已成为一座繁华的都市——九江市。

当时的慧能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礼拜自己的恩师,但慧能一定知道他的传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艰危困顿的岁月才刚刚开始。

《六祖慧能(下)》解说词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千多年来,这首偈颂所蕴含的思想境界惊世骇俗,让无数人苦思冥想,沉醉其中。就是凭着这二十个字的偈颂,不识字的勤杂工慧能得到了禅宗的衣钵传承。

五祖弘忍送走了慧能,回到山上。三天后,五祖才告诉众人衣法已经南下。当知道衣法被在碓房做杂务的慧能得去之后,大家纷纷找到神秀,要为他夺回衣钵,夺回公平。神秀告诉众人,我们应该虚心向他求法,而不应该自作主张去争夺衣钵。有的人听了神秀的劝告,打消了夺回衣钵的念头,但仍然有很多人心中不服,坚持去追赶慧能,夺回衣钵。

慧能一路南下,走了两个月,来到了大庾岭。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传法弟子。这个人名慧明,曾经是四品将*,后来在五祖门下出家为僧。在追赶慧能的几百人中,他脚力最健,是跑在最前面的人。据《六祖坛经》记载,当时慧能远远看到有人追来,便将衣钵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自己则藏入草丛之中。慧明赶到跟前,看到衣钵,上来便拿,可竟然提拖不动,于是便大声喊道。慧能这才从藏身处出来,慧明上前施礼,慧能说:“你既然为法而来,就把万缘放下,不要生起任何念头,然后我再为你说法”。慧明静默良久,这时慧能才问道:“善恶都不要去思量,就此当下一刻,哪个是你慧明的本来面目”。慧明言下大悟,说道:“我虽在*梅多时,却一直没有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慧明师也。”

与慧明分手之后,慧能继续南行,来到了广东韶州曹溪。

这里的人们并不知道慧能的来历。只有一位名叫刘志略的儒士对他礼遇甚厚。刘志略的姑姑是一位比丘尼,法名无尽藏,常念诵《大涅槃经》,慧能一听之下,当即明了经中义理,便主动为无尽藏尼解说。无尽藏尼知道慧能不识字,觉得非常奇怪,便问慧能:“你连这经上的字都不认识,怎么会明白其中的法义呢?”慧能回答说:“佛法的真意和文字是没有关系的。”在后来的禅宗公案中,禅师们把佛法的真意比喻为天边的圆月,把经书文字比喻为指月的手指。这也让我们想起,佛主拈花开示,禅宗心法初传时,对不立文字的强调。

若干年后,无尽藏尼得慧能心法,成为六祖慧能的第一位女尼弟子,但是衣钵引起的争端还没有了结。不久,又有恶*寻逐至此,慧能只好逃到山中。恶人纵火烧山,慧能藏身于巨石之中,才幸免遇难。这就是曾护佑六祖的避难石。

多年后,慧能向弟子们提起这段苦难经历时说:“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

大难不死,慧能只好藏身于广东怀集与四会境内的山林间,与猎人为伍。虽然生活在猎人中间,但慧能始终保持着佛教的悲悯精神和生活方式。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都是将野菜放入锅中煮了吃。猎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吃锅里的野味。他说自己只吃肉边菜。有时候,猎人让慧能看守捕鸟的罗网,他却因为怜悯生命,而把网中的猎物放走。后来,人们用网开一面这句成语,来形容对人对事留有余地的慈悲心肠。

终于有一天,慧能感到出山传法的机缘已经成熟,不能再这样隐遁下去了。那一年慧能四十岁。

公元年的四月初八日,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纪念日。广州的法性寺,也就是今天的光孝寺,正在召开法会。高僧印宗法师登上法座,向众人开讲《涅槃经》。一阵风吹过,寺院中的经幡随风飘舞。见此情景,印宗法师便让大家就此现象陈说法义。听众中,以两位出家人为代表各执一词。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正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人跃众而出,上前说道:这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人者心动。此言一出,震惊了法信寺的方丈印宗法师,而说话的人正是刚刚从深山中走出的慧能。

印宗法师早就听说*梅衣法南来,他十分高兴。先请慧能取出衣钵,让大家敬拜作礼,然后便请慧能登上法座,为众人开示佛法。慧能以一个在家人的身份登上法座,众人全都为这闻所未闻的精妙开示所折服。

印宗法师欢喜赞叹,接着他便为慧能落发,自己拜慧能为师。又请智光律师为慧能授戒。这就是当年慧能剃度之处,他的头发就埋在这座瘗发塔的下面。这棵菩提树下,就是当年六祖慧能初开法门的地方。从这一天起,慧能才终于正式剃度成为僧人,他禅宗六祖的身份也随即公知天下。

从东山得法到广州出山,历时整整十五年,慧能经历了九死一生,终于完成了自我的蜕变,成为了一代宗师。

不久以后,慧能离开广州,回到曹溪宝林寺。六祖在这里扩建寺院,广收门徒,开始大力弘传“直指人性,见性成佛”的南宗顿悟禅法。南华禅寺,古称宝林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依山面水,山是大庾岭的分脉,水为北江的支流曹溪,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

据历史记载,一千五百多年前,有一名印度高僧智乐三藏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他初到广州,然后再沿江北山。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感觉此水甘美异常,就告诉他的弟子说:“此山可建梵刹,我去后一百七十年,将有无上法宝在此弘化。”

慧能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如今,这里还仅剩下三株白垩纪的水杉,经过科学鉴定,白垩纪的水杉树龄已长达几十万年。韶关市三江汇流,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老城区也只剩下了一条老街市。在韶关市内还有一所重要的寺院——大鉴寺,古名大梵寺。慧能回到曹溪之后,当时任韶州刺史的韦琚慕惠能之名,特邀他到这里为大众说法,僧尼道俗闻风而来听法的有上万人。这两棵从光孝寺移植过来的千年菩提树,如今依然枝叶常青。

慧能的弟子法海将慧能在此说法的内容记录整理集成《坛经》,成为中国禅宗最重要的经典。

在佛教中,经特指佛主释迦牟尼所宣讲的教法,而历代高僧大德所写的被称为论。《坛经》,又称《六祖法宝坛经》,是唯一一部非佛主亲口所讲,却被称为经的法本。这一首《无相颂》就取自《六祖坛经》,是慧能对在家人修行之路的开示。

慧能虽然一再提醒弟子们,要破除名相的束缚,但并不否定语言文字的价值。

曾有一名弟子叫法达,诵读《法华经》三千遍,颇以为傲。来曹溪请法,问六祖:“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是不是只要了解经文的含义,就不用辛苦地诵读佛经了?”六祖哈哈大笑,反问道:“读佛经有什么错,我怎么会不让你诵读呢?我强调的只是迷与悟的不同。如果你口中诵经,心中按照经中的教导行事,那就是正确的诵经;如果你只是口中诵经,心中并没有按照经中的教导行事,那你就是颂一万遍经又有什么用呢?”法达听了六祖的开示,欢喜雀跃,他跟别人谈到六祖的时候说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十牛图,是历代祖师大德们修行的一条路径。它形象地用牛来比喻人的客观情势境界,用牧童来比喻人的主观意识形态。只有打破这两者的对立才是入道之门,这其中的奥妙只能由观众自己来细细品味。

慧能在南方弘扬顿悟禅法的同时,他的师兄神秀也在北方当阳玉泉寺广传起渐悟禅法,与慧能并称“南能北秀”。

神秀座下的弟子们因为知道慧能不识文字,于是讥讽他没有什么长处。神秀听到后喝斥说:五祖大师亲授衣钵给慧能,说明我不如他,如果不是年高路远,我恨不能亲自去向慧能大师学法,你们不要迷惑,应该去曹溪慧能处多多参学。

公元年,神秀以九十九岁高龄入朝觐见女皇武则天,有“两京教主、三帝之师”的称号。他告诉武则天,南方的慧能禅师才是禅宗的衣钵传人。在神秀等人的举荐下,武则天和唐中宗专门下诏迎请慧能入京供奉,但对于朝庭的诏请,慧能以“久居山林,年迈风疾”等理由力辞,表示自己愿“居山养疾,修持道业”。中宗见慧能不愿入京,便只好赐袈裟、水晶钵等物供养,又传旨重修六祖所居之宝林寺,并在慧能的故乡新州修建了国恩寺。

慧能的影响不仅到达了北方和皇宫,也传到了海外,朝鲜、日本、印度和南洋群岛纷纷来人学法,曹溪一时成为整个亚洲地区佛法传布的中心。这时距离初祖达摩东来传法已经两百年。经过历代祖师的努力,禅宗终于从“教外别传”进入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出身微寒、不识文字的慧能也终于成为既往开来、名标史册的一代宗师。

唐玄宗先天二年,七十四岁的慧能回到了故乡新州国恩寺。八月初三日,用过斋饭之后,六祖安详地对弟子们说:你们都各自坐好,我要正式和你们告别了。在最后的咐嘱中,慧能告诉弟子们不要像世俗之人一般伤痛哭泣,更不要身着孝服接受吊唁,万物的生灭是自然规律,开悟之人应该从容自在地面对这一切。当夜三更时分,禅宗六祖慧能在国恩寺圆寂。

慧能大师一生的传奇并未就此结束。他的身体没有朽坏,被请回曹溪,直到今天还供养在南华寺,接受中外信徒的朝拜。对于慧能大师肉身不朽的原因,今人也做出了种种基于生理学、物理学的猜测,但对于一生破斥权威和名相的慧能而言,佛法的真意从来不在奇迹和异形之中。

慧能一生传法,弟子无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曹溪法海。他们得法后各化一方,其中以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一系衍化出临济、沩仰二家;青原一系发展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后来临济宗又产生了*龙、杨岐两派,统称为禅门的五家七宗。这正应合了初祖达摩在近两百多年前的偈语: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由慧能弘扬开来的禅宗顿悟法门,不仅将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中国大众化,而且使禅学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朝以后中国乃至亚洲的哲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及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他还提倡自由任运的生活方式,把禅宗的修行生活化、平民化、世俗化。慧能的三传弟子怀海禅师更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宗旨,并将这一宗旨写进了《百丈清规》,对后世禅寺的建设及其劳动自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年春节,我们来到了南华寺。正是农历正月初一,这里早已聚集了很多为六祖上香祈福的人们。时至今日,禅宗法脉不仅在亚洲蓬勃发展,而且远播欧美,与西方的心理学、精神现象学、哲学相激荡,汇入了人类文明的主流。

历代祖师传下的禅宗法门,作为佛教的一脉,在世界各地默默地照顾着人们躁动的心灵,向人类昭示着完美和谐的未来。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