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育云课堂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歌曲 [复制链接]

1#

舒伯特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在短短31年的生命历程中给后世留下了大量音乐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被后人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与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文学性完美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委婉和精致,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是声乐艺术文献中的瑰宝。

歌剧与艺术歌曲同样都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体裁,但两者间在演唱方式、歌词文学素材、艺术特点、演唱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舒伯特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歌剧作品,但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堪可弥补这一不足。他一生创作了多首艺术歌曲,包括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天鹅之歌》(不算真正意义的声乐套曲),其中不乏我们熟知的经典之作如《魔王》、《野玫瑰》、《致音乐》、《菩提树》、《小夜曲》、《摇篮曲》等。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着强悍的生命力,他的文学素材大都来自歌德、海涅、席勒等19世纪诗人的优美诗作,并赋予了这些诗歌以强大的音乐生命。纵观他的歌曲作品,除了浪漫性的体现,更充斥着作曲家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浪漫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

《死神与少女》创作于年2月,年由维也纳的卡比和狄亚贝利音乐出版社出版。它虽然结构简单、篇幅不长,却充分表现了诗歌与音乐的浪漫性特质。作品刻画了少女由对死亡的恐惧,到逐渐摆脱挣扎,最后情愿安祥地躺在死神怀里睡去的整个心理过程。在作品中,死神形象庄严而又不失温暖与友善,令我们仿佛感觉到死亡不再是那么冰冷,而是带有了些许的安详与温暖。作品的音乐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作曲家对死亡的新定义——死亡未必是冰冷、黑暗的,它虽然庄严,虽然肃穆,却也不乏温暖、安祥与解脱,就像透过重重阴霾的那一缕阳光一样。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心中的“死亡哲学”吧!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但其有生之年却常不如意。虽然他创作了多首艺术歌曲,但生前出版的作品仅有多首,不足作品总量的三分之一,大多数作品是在作曲家去世后才被搜集、整理并公诸于世人。通过不同历史事件、著作记载的陈述和对比,不难看到,舒伯特留给了我们大量的音乐财富,但其本人有生之年却穷困潦倒,就连本该拥有的历史地位也是直到去世几十年后才被确定。可以说,生前名气“不温不火”,去世几十年之后“声名鹊起”,是舒伯特生平的真实写照。

主讲人//石广*石广*,男中音,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歌剧教育协会理事、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美国迪贝声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交流促进会副主席、美国迪贝艺术家协会声乐分会副会长、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金永哲教授。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师从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男高音歌唱家康斯坦丁?利索夫斯基教授,获声乐硕士学位。曾主演歌剧《茶花女》(乔治亚芒)、歌剧《阿列科》(阿列科),荣获第四届“格拉斯纳达尔”国际青年歌唱家比赛男声组第一名()、“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多次发表并出版学术论文和专著,担任国内外众多重大比赛评委、艺术顾问,所教授的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