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所以,在腊八节形成了“喝腊八粥”的习俗。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来自南方的小朋友或许并未听说过腊八节,但来到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一学期北方文化的熏陶下应该就能明白并感受到腊八节的气氛了。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众多习俗下感受到腊八节的快乐,对即将到来新年的向往。古代就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诗。例如,《腊八》(清)夏仁虎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除了这首诗,关于腊八节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这体现了腊八节的历史之久。当然,腊八节在每个地方的习俗是有差距的。腊八面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麦仁饭主要是在西宁一带的人们食用,而安徽省黟县地区有吃腊八豆腐的习俗。祖国各地的人们对腊八节这个节日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与中秋节和国庆节在同一天来庆祝一样,今年腊八节与大寒也恰巧在同一天,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的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以就有了大寒忙过年的习俗。今年大寒与腊八节碰巧合上,是否又增添了欢快的气氛呢?放假回家,在这个腊八节与大寒节气相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桌前,喝上一碗热乎的腊八粥,一家人在一起轻松愉快的聊天,在寒冷的冬天体会家的温暖,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来源
不山大叔
文字
赵萌沈艺谋编辑
郝若锡图片
网络封面
吴英杰校对
刘畅姜丰审核
汪延学跟着我这样做
为我点亮小星星吧~星标让你看见我(=′ω`=)
具体操作如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