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每当心绪芜杂,便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那些药最好 http://m.39.net/pf/a_6162073.html

为什么现在的成年人,越来越难以感到快乐?

这是我两年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则热门话题,至今仍热度不减。

拥挤不堪的早高峰地铁,口罩下是一张张略显麻木的脸;

一份看起来光鲜但并非自己热爱的工作,每天大多时候在压抑和煎熬地度过;

下班回到家只想躺平陷入静止,却还要马不停蹄地做饭、整理家务、辅导孩子作业;

即使睡前可以刷一会儿手机,也只是几分钟的轻松,很快就又陷入对未来的焦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年人就只拥有短暂的快乐了。

疫情反复肆虐的时代,无能为力却又无法置之度外的疲惫,使得“摆烂”成为当下一代人的代名词。

但生活就该一直丧下去吗?

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也是我在接触到佛学之后的切身体会。而且在很多层面上,佛学颠覆了我看待世界的角度。

从“高深佛法”到“生活佛法”佛学是如何做到的?提起佛学,你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是“避世修行”?“心灵鸡汤”?“迷信玄学”?或是单纯的“宗教信仰”?不得不说,以往我们对佛学的误解太多了。如果你花点时间来了解一下佛学体系,便会发现这是一种超越教条法则的普世哲学,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全职妈妈还是上市公司CEO,不同层面的需要和人生困惑,都可以在佛学里找到答案,活得明白。曾经看到一种说法,说佛学的实质是一种“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训练。比如:关于觉醒: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你要有一种清醒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你跳出缠累自己的环境和心灵困局;关于欺骗: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关于人生磨难:坦然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关于别离和怨恨: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执着于痛苦难以得到欢乐。转变思维,看淡得失,才能活得更加云淡风轻。”说这话的,是拥有近40年教龄的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印度宗教研究专家——于晓非。▲于晓非老师大学期间研究宇宙学的于晓非,发觉在宇宙中有太多无法得出结论的难题,加上毕业论文的压力、求职的压力、交友的压力、生存的压力……让他倍感焦虑和迷茫。在广袤宇宙的背景下,当时的他似乎体会到了一千多年前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凉。他“看”不明了自己。因缘际会,于晓非去了一趟普陀山。在那里,他偶然遇到了山上的了空法师,一下午的长谈后,他第一次领悟到了佛法的精妙高深。▲于晓非与了空法师这让他开始对佛法有了兴趣,渐渐地,一研究就是40年。期间,他不仅翻阅了大量古书典籍,而且成为少有的集“科学、哲学、佛学”于一身的“硬核学者”。在正统的佛学研究背景下,于晓非讲的佛学,总是可以让我们抛开流于表面的“鸡汤”佛学和片面的解读,回归纯粹的佛学本身。不仅能获得佛学启蒙,更重要的,是从真正生活化的案例中,习得处世的智慧和实用的“生活佛法”。每当心绪芜杂便来读一读佛学或许你会问,佛学好像又高深又遥远,学习佛学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想要活得自在通透,应该懂点佛学。中国的三大宗教中,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而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对功名利禄、物质财富的过度执着,反而带来许多迷障;对自己和他人过高的期待,常会失落、躁郁、焦虑不安;对委屈、伤害的过于介怀,只会让自己深陷情绪的泥沼……罗素曾在《幸福之路》中指出,阻碍人们幸福的因素之一,就是自我沉浸。现实中,我们经常囿于自己的小世界,以至于过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