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菩提树因缘而生得其三昧才能心如明镜, [复制链接]

1#
氮芥酊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801.html

众生芸芸都在寻找何谓是菩提树?按照植物分类学考证:“菩提树是桑科、榕树属树种”。每个树种名都有它的出处,菩提树拉丁文为Ficus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英语菩提树为:Botree,BotreeFig,其意是: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菩提”是佛语,属于印度语(梵文Bodhi的译音),竟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在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印度是个佛国自然就把菩提树定为“国树”了!

既然要搞清楚菩提树究竟有否?还是依赖科学根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终于在《中国木材志》P页(成俊卿先生等著)找到答案:著者客观祥细作了解释:相传释迦牟尼于菩提伽野(Buddha-Gaya)之毕钵罗树(pipulTree)下圆成正觉,故名该树曰“菩提树”,意即菩提树与佛教发生有关系,非有人称椴树科一个树种为菩提树(Tiliasp)的错误称谓。菩提树因佛缘而生,颇具神奇色彩,为佛教徒所敬仰圣树,普遍种植于寺庙被视为“圣树”;广东、云南亦有栽培。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的寺庙都有种植。

菩提树是常绿乔木,叶片美丽绮丽,是典型滴水叶尖,似心形或三角形,厚而多叶肉,清洗外表叶肉后,薄如轻纱,像蝉翅翼状叶脉,名为“菩提纱”可制成书签,长年不会受虫蛀;树干多丛生雄伟壮观,伴随无数条气根似长长的龙须,天地合一,显得格外苍老古朴、典雅神奇。然而菩提树材性一般,只能用作砧板、木屐和包装箱,纤维原料。

四季常青的龙柏、叶如*金的银杏、还有散发阵阵清香的樟树,只要你信昂、尊重它,心中有它的存在,那就是“菩提树”。人类与树木同属于生物,应该和谐相处。无论你的信昂、思想,境界等不一样;既然你有了心中的“菩提树”,那么他就是“天”;人们总是说:“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这个道理。

“得其三昧”意思是: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三昧”一词来自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意为正定就会排除一切杂念,人的心境平静了,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顿悟真理,从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佛教的祖师爷,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他王子不当,专心致志在菩提树下,跏坐四十九天,放开杂念,觉醒从佛;虽然“骨瘦如柴”,克服重重艰难困苦,终于顿悟佛法真谛,开创佛教觉义成了佛陀。

中国佛敎的最高境界是禅宗,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老态龙钟时,他要选择禅宗第六代衣钵的接班人。一天他邀集弟子,要他们陈述对菩提树的见解。大弟子神秀是公认有极高禅宗修行的僧人,他的论文(偈子即颂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此时扫地的“烧饭小僧人”也去听讲,慧能不识字只好请人把墙上偈子读给他听,听了之后,他对师兄偈子有了自己的见解;请人代写他对菩提树的另一种看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的观点是“有”;而慧能的看法是“无”两者对待菩提树的见解截然不同?弘忍认可的是小徒弟慧能的看法:凡事都是一张白纸,也就是佛教上说的“四大皆空”,要靠自己觉悟理解眀辩是非。也符合“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心本善”之说。最后弘忍选择了慧能为禅宗六祖,也就是南宗的创始人,把禅宗发扬光大;神秀也不落后,继续修炼成为北宗的创始人。

巜西游记》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后,取得佛经三藏,从佛思想已经觉悟,突现真果,最后他们特地来到菩提树下,体验菩提树下佛祖“如来”成佛圣地的感受。唐僧师徒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己成为人们心中的菩提树。

好大的一棵树,它是何种树并不重要?树能见世人的一切善恶,人也是如此,凡事都有因果关系,见树尤如见佛:放下的该放下,得到的自然会得到,这与信昂无关?人人平等,和谐相处,尽做善事,天下良心放中间,心境平静,清澈透明似水,超凡脱俗,明白“得其三昧”,这就是做人觉悟的真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