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力(1)演大光(2),普照无际土(3),消除三垢冥(4),明济(5)众厄难(6)。
我誓以神通之力,演放大光明,普徧地照耀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消除一切众生因没有真实智慧而生起的贪、瞋、痴三*,及明智地济拔一切众生种种的疾苦和灾难。
附记1:由于前面有光明徧照十方愿,所以法藏比丘再立此誓以求成就,其目的是要消除众生的贪、瞋、痴三*,及由贪、瞋、痴三*而引起的种种痛苦和灾难。
附记2:所谓“贪、瞋、痴”,贪者贪爱五欲,瞋者瞋恚无忍,痴者愚痴无明。因此三者能*害世人的身命和慧命,故又名“三*”,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更可怕的是,贪为饿*因,瞋为地狱因,痴为畜生因。有了贪、瞋、痴之因,必堕落饿*、地狱、畜生之三恶道,一堕三恶道,万劫不复矣。
附记3:我们多生多世轮回生死的根源,就是因为没有智慧,起贪、瞋、痴,造诸恶业,于是在六道之中,轮来回去,从未停息。佛法以轮回六道为大灾难,以堕三途为大险厄。世人一遇祸患或灾难,就会感到很痛苦。佛法说世人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灾难,佛法说有三灾八难。三灾又有小三灾和大三灾,小三灾是住中劫时每一小劫所发生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灾;大三灾是到住劫坏时,所发生的火、水、风三灾,整个小世界就沦于灾劫而毁坏了。至于八难,属于三途的难有三种,即地狱难、饿*难、畜生难;属于人道的难有四种,即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佛前佛后难、北俱卢洲难;属于天道的难有一种,即无想天难。法藏比丘因此发誓,他要消除一切众生上述种种的痛苦和灾难,难怪他成佛之后,家家户户都念“阿弥陀佛”,人人都以无比虔诚的心敬仰他、归依他,希望得到他伟大的愿力的加持,离苦得乐!
开彼智慧眼(7),灭此昏盲暗(8),闭塞(9)诸恶道(10),通达善趣门(11)。
我要开启众生自性本具之智慧与能力,灭除他们现有之昏庸糊涂、盲目执著和暗昧无知,亦即一面把众生通往三恶道之途封闭塞住,另一方面又为众生打开一条通往三善趣乃至决定成佛之门径。
附记1:这里所说的“智慧眼”,乃指众生本来就有的与佛完全一样的智慧与能力,也叫做佛性。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立刻昭告世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妄想执著就是这里所说的“昏盲暗”。到底“妄想执著”是什么呢?“妄想”就是分别心,分别心就是吾人在心中不停地分别人我、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等等的妄念;至于“执著”,也是很多,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执著五蕴色身为我,叫做“我执”,另一种是不知万法缘起性空,而执著其有实在的体用,叫做“法执”。佛经清楚地说:“我执不除,生烦恼障,障碍涅槃;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烦恼障和所知障,总称为“惑障”,众生无始以来,即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苦,因苦又再起惑造业,好像恶性循环一般。像这样,我们本具的佛性怎么能够显现?我们又怎么能够成佛呢?诸佛出世的本怀,即欲教导世人如何去除这种“妄想执著”而成佛。易言之,即欲教导世人若怕苦须不造业,欲不造业就须把妄想执著之惑除掉。法藏比丘与佛一样,他立誓要“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也唯有这样,才能使世人“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附记2:所谓“开彼智慧眼”,就是要帮助世人恢复本来就有的与佛一样的智慧德能,也就是要帮助一切世人消除妄想执著,把本具之佛性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佛法行者必须知道:佛性有如明月,妄想有如浮云,云开则月现,那是一定的道理。
附记3:关于妄想,《楞伽经》有个比喻,它说:“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阳焰时,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这是说,世人愚痴无明,妄想执著,有如渴鹿见到阳焰(一种在炎阳底下所产生的水蒸气,远望似水),以为是水,拼命前奔,结果白忙一场。《大庄严经》也说:“想如阳焰”,以喻妄想之不实际。
附记4:这里顺便抄录一则关于“执著”的小故事,以让读者见微知著,明白执著的害处:唐代大臣鲁直(一说是宋朝的孙君谟),长髯过胸,有美髯公之名,皇帝也很欣赏。有一天皇帝突然想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特地叫鲁直来问:“但不知爱卿睡时,须髯是置于棉被之内呢,还是放在棉被外面?”鲁直当下一怔,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当天回去,睡前就注意安顿自己的长髯了,哪知往日放在那里都很自在,而今日放在棉被内也不是,放在棉被外也不是,真不知自己以往是如何安置它的。如是心烦意乱,一夜不能成眠。这个故事是说明,我们对任何事物,若不执著,便自由自在,一旦执著即自寻烦恼。
功祚(12)成满足,威曜(13)朗十方,日月戢重晖(14),天光(15)隐不现。
愿我早日功德圆满,威神和光明都无量无边,朗照十方无量世界。日光只能照白昼,月光只能照黑夜,而我的身光却昼夜常照。而且我的光明所到之处,天上的日光、月光和星光,全都隐没而看不见了。
附记:以上三偈,是法藏比丘立誓要以不思议身业及光明遍照之功德,来求取成就佛之“法身德”。法身乃诸佛之本体,诸佛都是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的。
为众开法藏(16),广施功德宝(17),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18)。
我誓为一切众生开示佛法之宝藏,此宝藏即是净土念佛法门,我会将这个令人成就无量功德的法宝,广泛地施予众生,让一切众生,即生成佛。当我在大众之中说此法门时,一定有如狮子作吼,大众信受,外道降服。
附记:法藏比丘立誓要经常在大众中,演说佛法,供养众生。佛经常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他这样经常说法利益有情,就是以法供养一切佛,当功德圆满时,就能成就佛果的“解脱德”,即远离一切之系缚,不受后有,而得大自在。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19),愿慧(20)悉成满,得为三界雄(21)。
愿我说法度生时,或供养一切诸佛时,做到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心中不留丝毫痕迹,这样称性而修,必能圆满具足一切之功德善根;也使到我在前面所发之48愿,以及我现在以智慧来立誓勉励自己的偈颂所说的一切,悉皆圆满成就,让我得以成为三界中最雄猛的大丈夫的佛。
附记1:菩萨修行,度众生也好,供养佛也好,都要做到意业清净。要意业清净,必须“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要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又须在修行时以“三轮体空”作观,例如修布施时,心中应起观:能布施的我,接受布施的人,和我所布施之财、法及无畏,皆缘起性空,不执著我、人、施物之三轮相。古德有说:“风吹翠竹,风过而不留其声;雁渡寒潭,雁过而不留其影。”修行任何佛法,都应如此,该做的就做,做了之后忘得干干净净,心中不留一点痕迹,这样才能做到意业清净。其实,做了善事,越不存于心,所得功德就越大,所谓“空得越多,得就越多,不空不得,越空越得。”这就是著名的《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生心”和“离相布施”的精华妙义。
附记2:关于无住生心,应该做的就做,做了之后忘得干干净净,佛门有一个含义很深刻的故事如下:有一位道行很高的老和尚,带着一个小沙弥回山去,途中遇到一个年轻女子,因天刚下过大雨,前面有一段路水深及膝,女子很想过去又过不去,显得十分焦急。老和尚见此情状,走向前去一抱,把女子抱到对面无水之处放下,继续前进回山。小沙弥看在眼里,耿耿于怀,认为老和尚的行为有违佛门清规,于是回到寺后,便问老和尚为何抱女人,老和尚十分慈祥地问小沙弥:“我已经把她放下了,难道你还抱着她?”
如佛无碍智(22),通达靡不照,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23)。
愿我证得和诸佛一样自在无碍的智慧,对于诸法的性相、空有、因缘、果报、真俗等等,都能通达其事实真相,没有不明白、不知道的。愿我早日因圆果满,其功德与样样都是最殊胜的佛一样!
注释
(1)神力 神通之力。
(2)演大光 演放大光明。
(3)无际土 无量无边的国土。
(4)三垢冥 “三垢”就是贪、瞋、痴,“冥”就是冥暗、无明、没有真实的智慧。
(5)明济 明智的救济。
(6)众厄难 种种的苦厄灾难。
(7)智慧眼 指众生本来就有的与佛一样的智慧与德能。
(8)昏盲暗 “昏”是昏乱,“盲”是盲目,“暗”是暗昧无知。
(9)闭塞 关闭塞住。
(10)诸恶道 指畜生、饿*、地狱三恶道。
(11)善趣门 指进入天、人、阿修罗三善趣之门,乃至往生西方,不退成佛。
(12)功祚 功德与福德。功德能令人了生死、出三界;福德只能令人在此世间享受福报。
(13)威曜 “威”指威神,“曜”指光明。
(14)日月戢重晖 日光照白天,月光照晚上,不能昼夜都照的意思。“戢”收藏之义。
(15)天光 天上之光,指日光、月光和星光。
(16)开法藏 开示佛法之宝藏。
(17)功德宝 指念佛法门能令人成就无量功德之法宝。
(18)师子吼 狮子一吼,百兽慑伏。比喻佛金口所说之法,可使大众信受,外道降服。
(19)众德本 一切功德的根本。
(20)愿慧 “愿”是指前面所发的48愿,“慧”这里是指以智慧来勉励自己。
(21)三界雄 指佛,因佛是三界中最雄猛的大丈夫。
(22)无碍智 指没有障碍的佛智。
(23)最胜尊 指样样都是最殊胜的佛。
#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