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汉一个孕育了热干面和鸭脖子的城市 [复制链接]

1#

读书时所在的城市离武汉都很近,却在工作后两年才有机会来到这里。爬了*鹤楼,吃了户部巷,逛了黎*陂路和步行街。但最最喜欢的,还是省博。无论是展品还是布展,都让人感觉: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

于是三天刷了三遍。

以下是流水账式的记录。

*鹤楼

中国的几大名楼都因诗文而名扬天下,它们之后的命运也极为相似:各朝修建的版本都因战乱、雷击、大火等缘故化为废墟,建国后只好按照留存下来的结构图在原址复建起新楼来。

新*鹤楼在长江南岸的蛇山上,古时当为武汉三镇最高的建筑,因此它还承担了警戒和瞭望的功能。登高远眺,天气好时应该能望到汉阳的树。

晚清同光年间曾重建过*鹤楼,但历时不过二三十年,就毁于山下蔓延上来的大火。只有楼顶的攒尖葫芦型青铜宝珠留存下来,大约两吨重。

*鹤这个形象如何而来,不得而知。不过现在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路边皮鞋摊大喇叭的控诉。

站在楼顶远望,水面雾气浓重,江桥好像要通往未知的虚空。

湖北省博物馆

省博在东湖附近,外观是春秋战国时期覆斗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馆内展出了好几个重量级的展览:曾侯乙,梁庄王,楚文化馆等。临展有犍陀罗佛像和万里茶路,都很好看。

曾侯乙内的展品个个都是重量级。

曾侯乙的内棺。这具内棺髹了厚厚的漆层,不仅可以在其表面装饰复杂的花纹,而且对内层的木胎也可起到保护作用。这种工艺使得曾侯乙墓中多件有机文物能够历经两千四百多年而不朽烂。

漆器常出土于潮湿的南方,主要是因为北方环境过于干燥,漆壳容易龟裂,导致木芯暴露于空气中而逐渐朽坏,因此很少有漆器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曾侯乙展厅中最为知名的编钟。这套编钟可讲的故事太多了,所以介绍起来反而不知从何说起。现场的视觉效果很震撼,最大的甬钟有一米多长,可见整体体量之巨大。

这套编钟出土后一共只敲响过三次,最近一次是在香港回归那年。下一次敲响是什么时候呢?或许是宝岛回归的时候吧。

但假如实际演奏它,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这套编钟其实被调整过。编钟中心位置悬挂了一只与其他小伙伴长相截然不同的镈钟(下层右五),它和其他编钟不在同一个调子上。而且对比编钟和悬梁上的文字,可以发现下层的编钟整体是错位的。这就说明那件镈钟原先不属于这套编钟序列,是后来强行插入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感兴趣的同志请把自己的猜想回复在评论里~

密恐症的噩梦:一件极为珍贵的尊盘。

复杂的镂空纹饰可能是用失蜡法铸造的(一说是分铸法),工艺难度很大,即使在当时的曾国也是一件传国之宝。底部刻着“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表示这件宝贝永远属于曾侯乙。但这圈铭文有磨擦的痕迹,说明它原先应该是曾国先君的器物,传到曾侯乙时他把先君的名字磨掉了,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古今中外这么干的君王好像还挺多的,比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就喜欢把前人雕像的铭文抹去,改刻上自己的尊号。

那么这件尊盘是做何用呢?尊为酒器,盘为水器,尊中倒入祭祀用的鬯酒,尊和盘之间放入冰块。古代的酒度数低,酿造工艺较为落后,因此放久了容易腐败变质。加入冰块冰镇后,不仅口感更加清冽,而且可以保持美酒的风味不变。

这件妖娆诡异的器具是做什么用的呢?它其实是件底座,中间的圆筒可插入建鼓的木柄,鼓面与地垂直。这件底座有几十条龙蛇缠绕,工艺精美,据说至今仍无法复原出和原件一样精美的仿品。

器物表面还嵌有很多绿松石,但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松石已经脱落了。青铜本身由于含锡量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最常见的是金*色。试想原件金光闪闪,周身嵌满了温润的蓝色绿松石,应该是无比华美的场景吧。

省博的临展也很棒,当季的展览是犍陀罗佛教艺术展。本来已经闭展了,所幸延期了一个月,被主页菌赶上了。

早期的佛教是禁止偶像崇拜的,因此在描述佛教经文故事的石雕中,不能雕刻佛陀的形象,只能用象征物来指代。这件石雕表现的是初转法轮时的场景,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即初转法轮。这标志着三宝(佛、法、僧)俱全,佛教在此刻正式诞生了。

石雕周围围绕着的是五比丘和一位供养人,中心位置却找不到佛陀,而是几样标志物:代表鹿野苑的两只鹿、代表佛陀的莲花和菩提树、代表说法的法轮。

当大众部佛教传播到犍陀罗地区,和当地希腊化的雕刻艺术喜相逢,继而创造出了糅合希腊和印度两种风格的佛像。据说工匠师是以最俊美的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为参照来塑造佛陀的,波浪式的鬈发和飘逸的外袍都是典型的希腊元素,人物肌肉线条也在衣服褶皱中若隐若现。

佛陀双目低垂,微微一笑。

另一件雕像,背光上有一圈佉卢文铭文。佛像的右手已失,推测应该是在施无畏印。由于右手向前伸出约二十厘米,如果一体雕刻则要求石材再厚二十厘米。为了节约材料,右手采用了单独雕刻再镶嵌的手法。但由于年代久远,独立部件已经丢失了。

古德寺

汉口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繁华的闹市区,高楼林立,现代感很强。但是在楼宇之间,却常常能发现一些很有历史感的老建筑。

和其他名刹相比,古德寺算是一座年轻的寺庙,它兴建于上个世纪初。但是建筑形式却独树一帜色,和其他汉地寺庙截然不同,它是汉传佛教中唯一仿印缅阿难陀寺而建的群塔型寺院,混杂了哥特式、古希腊神庙式、伊斯兰式、中国古典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并且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

图中是古德寺的大门,寺名由黎元洪书写,因此采用了高规格的大字直书。

层层缩减的建筑形式让人想起浮屠和山丘。

背后的大楼实在是太难看了。

早上去的时候,堂内的师傅们正在念佛。

晨光中的圆通宝殿,屋顶上矗立着尖塔、五方佛和菩萨。

佛像旁有鸽子飞过。

圆通宝殿的廊墙,哥特式的柱廊特别好看。

小吃街

户部巷普普通通,小吃有点千篇一律。好像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条街,有的地方叫宽窄巷子,有的地方叫太平老街,有的地方叫南锣鼓巷,有的地方叫夫子庙……

楚河汉街听起来似乎是一条仿古风情街,但实际上截然相反。它是一条灯光绚丽散发着圣诞节气息的商业步行街。两边都是珠宝,婚纱,装修冷酷的餐馆,以及gxg一类的服装店。

在武汉没来得及寻觅好吃的店,只在抵达的那天早晨被带着去了一家本地人都爱去的早餐店。馆子在青山区,名字很典雅叫作鹿鸣春,装修风格为烧烤大排档型,兼卖早餐牛肉面。牛肉面很实惠,只要十块钱,口味偏甜。搭配的油饼太好吃了,没有炸得硬脆,而是软香有嚼劲,入口满是幸福感。

当时只顾着埋头大嚼,忘记拍照了,在网上找了一张图片凑数。可以看出小店风格非常亲民,据说很多人早上专门开车来这儿吃一碗牛肉面。武汉的美食太多了,这次没能一一遍历,真是遗憾。

在执行伴郎任务的间隙,走过了上述的地方。在大街小巷溜达时,总会想起茶道中的箴语:一期一会。去或者不去的犹豫之间,想着以后还有机会再来再看,但是或许错过了就并没有机会再见到。遇到美好的事物多看几眼,或许这是与它仅有的机缘了。

致谢:编辑团老宋、二十七年蝉,以及同游者二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