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教汉化的二十四诸天禅说国学 [复制链接]

1#

诸天,是佛教中诸位尊天之简称。佛家常说:“外国呼神亦名为天。”这是佛经中的一种意译法。佛教中传来的那些外国高级神,统称为“天”,尊称为“尊天”。

尊天,是佛教中管领一方的天神,级别相当于人世间的帝王。他们还没有成佛,也不属于正规的佛门人物如菩萨、罗汉等系统。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的“神”,但都是佛法的护持者。

他们各有生平,大多出身于南亚次大陆的古老神话传说之中,有的原来身份显赫,地位崇高,出现的时代比释迦牟尼要早很多。可是,佛教传布后,认为“佛法广大,无所不包”,把他们都纳入门下。人佛门后,又有了新的履历。

佛法东传,经过西域到中国,其中又有递嬗。汉族向来有容纳但又充分改造外来文化的巨大能力,不断使之归化。到了近代,已将诸天完全汉化。汉化的诸天,一般是20位,称为“二十天”。

后来,在佛道争胜的斗争中,有的寺院塑出“二十四天”以至“二十八天”,把道教的神也补入诸天之内。现依佛会排列的礼佛次序,将二十天以至二十四天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位:大梵天。音译,“摩诃婆罗贺摩”。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与湿婆、毗湿奴并称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三大神。

据载,梵天出自“金胎”,把卵壳分为两半,创造了天和地,创造了十个“生主”,再由他们协助,完成创造工作。同时,他也创造魔*与灾难。

据说他原有五个头,后被湿婆毁去一个,剩下的四个头面向四方;有四只手,分别拿着“吠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通常坐在莲花座上;坐骑是只天鹅或由七只鹅拉的一辆车。

第二位:帝释天。梵文Indra的意译,音译“因陀罗”。本来是南亚次大陆神话中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统治一切,被尊为“世界大王”。他全身呈茶褐色,能变形。力能劈山引水,掌握雷雨,又是战神。武器有金刚杵、钩子、网。四大天王等全是他的部下。

第三位:北方多闻天王。

第四位:东方持国天王。

第五位:南方增长天王。

第六位:西方广目天王。这四位就是天王殿中供奉的“四大天王。”

第七位:密迹金刚。是手持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也就是佛寺入门的山门殿中供奉的护法金刚的原型。

第八位:大自在天。音译是“摩酸首罗”。本是南亚次大陆神话中男性生殖器崇拜者的神,以男根为其标志。据说一切万物都是他生的,原都是他肚里的小虫,大地是他的身体,水是他的尿,山是他的粪便。后来佛教把他改造为护法神“铜婆金大焚天。”

第九位:散脂大将。散脂(散支)全译“散脂修摩”,唐代新译音“半支迦”,意译为“密”(密神),又名夜叉(药叉)大将。北方天王八大将之一,管领二十八部众,有的经说他是*子母的丈夫,也有说是*子母的二儿子的。

汉化寺院中常塑成金刚武将状。许多塑画工匠常把他和密迹金刚作为一组,塑画成哼哈二将式形貌。密迹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或红面)怒相,各持降魔杵一根。因此,一般人也就把他俩看成哼哈二将了。

第十位:辩才天。音译是“萨罗萨伐底”,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据说他聪明而有辩才,所以称为辩才天;他能发美音而歌咏,所以称为美音天妙音天。他的性别,有佛经说是男天,亦有说是女天,阎罗的长姊。一般以女天为准。

第十一位:功德天,即吉祥天女。音译为“罗乞什密”和“室利”。出现甚早,在“吠陀”系神话中已见端倪。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命运、财富、美丽女神。

据说,她是神魔大战共同搅动乳海时产生的,故又名“乳海之女”。后来她成为毗湿奴大神的妻子,爱神的母亲。常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如流水。她的坐骑是迦楼罗(金翅鸟)或优楼迦(猫头鹰类动物),有两只白象相随。

相传后来被佛教吸收,列为护法天神,主要采取了她掌财富的特点,因为毗沙门天王原是财神,就说她是毗沙门天王的妹妹或妻子。以其施财散布吉祥,有大功德于众,故称“功德天”。如今阎摩罗王已经成单一的阎罗王了。

第十二位:韦驮天。

第十三位:地天,又名坚牢地神。梵名比里底毗,据说是夫妇二人。在唐代,刚传来的地天,还常以男天为代表,典型形象是手持宝瓶或钵,中置各色水陆鲜花。有作四臂形的,手持镰、斧、锄、锹,是一个农业劳动者的形象。

可是,近代以来,在汉化寺院中常作女神形象,左手持盛鲜花的钵,或持谷穗,象征主管大地和一切植物生长。这女天别名“大地神女。”

据说魔王曾问释迦牟尼佛:“汝之福业谁当证明?”释尊将右手直伸下垂,作触地印,表示这一切唯有大地能证明。这时,大地出现六种震动,地神由地中涌出上半身,唱言:“我是证明!”魔王及其部下惊散。所以,得天是佛教中有代表性的护法神。这位可是男天。

第十四位:菩提树神。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守护菩提树的天女就是此神。据说佛在菩提树下打坐时,如遇下雨,她就用树叶做伞为佛挡雨。据此,她应该是最早的护法神。在汉化寺院中,她的形象特点是手持带叶树枝,作中国青年王妃装束。

第十五位:*子母,又名欢喜母,音译“诃梨帝”。有关她的传说多而杂乱,现在汉化寺院中,她常作中年汉族贵族妇女形象,手抚或怀抱她的五六岁小儿子,这孩子名毕哩孕迦。身边还常围绕着几个小孩。

中国唐代以后,流传甚广的目连救母故事中,在目连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到汉化了的*子母的影子。

第十六位:摩利支天。摩利支,意为“光”。由“光”的意义引申附会出她会隐身法,说她出现在太阳之前,太阳看不见她,她能看见太阳。没有人能见到她,没有人能捉住她、欺诳她、加害于她。她能用此种隐身法救人苦难。她在神话中出身甚早,后被佛教吸收。

第十七位:日天。各族都有自己的太阳神,南亚次大陆神话中的老日神,音译“苏利耶”、“修利”、“修野”等,后来佛教经典意译为“日天”、“日宫天子”、“宝光天子”、“宝日天子”等。据说,太阳里有他的宫殿。

自梨俱吠陀以来,他都是太阳神。他的恋人是拂晓女神。他是大神之一,乘金色马车巡行天上,驱除黑暗,注视着人类在下界的活动,洞烛幽隐。他的爱人“红霞”永远年轻美丽、有魅力、有朝气,保佑人们多福、多寿、多子孙、有名声。他们夫妇一威一柔,很受人们崇敬。

可是后来,在印度教系统中,毗湿奴似乎兼任了太阳神之职,于是,苏利耶夫妇的影子逐渐变淡了,佛教却没有忘记苏利耶,承认他为日天,收他为护法神。

第十八位:月天。各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月神。南亚次大陆的月神,在发展中屡经变化。佛教认为的“月天”,是Can-da,音译“旃陀罗”、“战达罗”等。

因为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胁侍,日宫天子已为观音变化身,所以,《法华经》的注释者就说,月宫天子是大势至的变化身,名宝吉祥。

密宗给月天规定的打扮是白脸膛,持上有半月形的杖,驾三只鹅拉的车。他也有妃子,也是白脸,持青莲花。因为月中黑影太像兔子的侧影,所以各民族都有月中兔的传说。

佛教的本生故事改造了古代神话,说释尊前生曾为兔,与猿、狐为友。帝释天要考验释尊(时居菩萨位)的德行,化为老夫,向三兽求食。狐衔鱼,猿献果,独兔无所得,乃投火自焚,以身贡献。

帝释天受感动,就将兔身送入月轮,传于后世。次大陆的月亮神话,远没有中国的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那一系列故事美丽、神奇与深入中国民心。月天,对中国人来说,也以女天为容易接受。

第十九位:水天。音译“缚噜拏”,是一位在吠陀神话中已出现的老神,本来神权极大,掌管天上地下,是大神。后来权力逐渐被别的神夺去,佛教产生前后,他只剩下一部分制海权,成为西方大海中海王国之神,也就是南亚次大陆的“龙王。”

又有一说,指娑竭龙王。音译“娑竭罗”、“娑竭罗龙”,意译是“咸海”。这是另一位“龙王”,这位龙王本是南亚次大陆传说中掌管水蛇的海王。

佛经中说,在他的宫里供奉着法宝,如佛舍利、佛经之类,所以是护法神。不论原指水天还是娑竭罗,在中国近世都统一汉化成中国式的龙王。佛、道两教所供形象差不多,常作中国龙头类造型,身穿帝王服。

第二十位:阎摩罗王。意义是“双王”。据说,他们是兄妹俩,都是管理地狱之王,兄治男犯,妹治女犯,故称“双王”。原为南亚次大陆神话中管理阴间之王,佛教也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

中国民间所传说的阎罗王即来源于此,据说他属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

一般寺院供奉的正规诸天,即指以上的20位,总称“二十诸天”,简称“二十天”。在佛道争胜又互相融合的过程中,近代某些寺院将诸天的队伍加以扩充,成为“二十四天”。下面就把后加的4位略作介绍。

第二十一位:紧那罗。梵文Kimnara的音译,意译“音乐天”、“歌神”。紧那罗不是一个,而是一族。在佛教中只能算二流神,属“八部众”系统。

第二十二位:紫微大帝。有的材料则作玉皇大帝,都是道教对天帝的一种尊称。常作中年帝王像。

第二十三位:东岳大帝。中国古代早有泰山神,据说治*,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地府的主宰。道教又把他变成五岳尊神之首,称为东岳大帝。

《封神演义》中又造出一个封为“东岳大帝”的武成王*飞虎。这位天神就成为以上诸种因素成分不等的奇妙混合。常为苍老帝王像。

第二十四位:雷神,就是雷公的头儿。南亚次大陆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有雷神。道教则认为雷神是原始天尊的第九个儿子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在汉化佛寺与道观中,他的典型形象多为蓬头怒发仁丹胡式*形,披甲,手持劈山斧。部下有打顺风旗的风伯,手持锤凿背生肉翅的雷公,手持两面钹式铜镜的电母等,都是从中古以来汉族迷信传说中衍化而出,被道教首先吸收发展改造过的。

以上三位,本属道教系统,被佛教借来装点门面,道教徒喷有烦言。有识的佛教徒也认为不必多此一举。所以,严肃认真的佛教徒都只承认“二十天”,而不承认“二十四天”,不知道你怎么看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