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年横死鬼,今朝武圣人关羽的通天之路古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康复病例 https://m-mip.39.net/fk/mipso_4232342.html

他是当之无愧的流量巨星。有着无数的迷弟迷妹,粉丝遍布全球,可以说,只要是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人向他焚香祷告虔诚祈祷。有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崇拜盛况:县县盖文庙,村村有武庙!全国大概有30几万座祭祀他的庙宇,而在海外,也有将近3万多座!

他是许多人的精神支柱,“儒佛道三教并尊,士农工商四民同拜”,什么生意人、剃头匠、开饭店的,凡是人们能想到的行业,都把他尊为祖师爷,皇帝们看重他,一共给他加了二十几个字的封号(说句实话皇帝们给自己老祖宗上封号可能都没这么上心吧!)就算是在戏台上唱戏,他的角色一出来,连光绪皇上和慈禧太后都得起身离座几步,为啥?尊敬!中国人对他的崇拜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

他是谁呢?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五柳长髯,掌中青龙刀,胯下赤兔马的武圣关羽!

那么,关羽是怎么从偏霸一隅的小国将军变成全民尊奉的武圣的呢?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刚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羽被盟友孙权背后捅刀,在临沮被孙权部队俘虏杀害。

这个时候的关羽还不是之后誉满神州的武圣关二爷,关羽的死只是宣告了蜀汉方面的一员大将陨落而已。蜀汉集团对于关羽及其后代也表现出了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关羽作为刘备集团骨干中的骨干,劳苦功高,当然要好好的对待。首先就是大佬诸葛亮非常喜爱二爷的次子关兴,关兴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侍中、中监军(可惜英年早逝),而关兴的儿子关统也娶了公主为妻,关氏一门仍然保持荣耀。

另一方面:刘禅在给关羽等重要大臣定谥号时,给二爷的谥号是“壮缪侯”。对这个谥号一般是这样解读: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也就是说,关羽将军总体上还是很有能力的,可惜就是没能做到有始有终,最后落得个身首分离的下场,

这个谥号谈不上有多坏,不过比起张飞等人的美谥当然又不如了。

而在晋、南北朝的很长一段时间,关羽作为冲阵战将的万人敌,受到了武将们的热烈崇拜,最明显的便是陈朝名将萧摩柯,早年的萧摩柯跟随吴明彻北伐,北齐阵营威武雄壮,而且对面还有个擅长射箭的胡人,是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站前吴明彻对萧摩柯打气:“你要是杀了这个神箭手,敌军就慌了,你素日里就有关、张之名,能杀了这个颜良么?”萧摩柯骑马冲进北齐阵营中,在这个胡人还没把弓拉开便被萧摩柯用铣鋧砸死。

可见在这一时期,关羽和张飞的形象更多的与项羽相似,将领们更加看中的是他们万人敌的勇猛和超强的个人武力。而在百姓的眼中,这时候的关二爷却经常是以“厉鬼”的形象出现。

原因就在于关羽是战败被杀,而在关羽殒命的荆楚一带,一直到唐代一向都崇拜鬼神,好巫风,所以那些个生前武功高强但是又没得好死的人,在死了以后便会化为厉鬼到处害人,所以百姓们便为他立庙祭祀,当然目的也就是好好地供奉这尊恶神,免得又出来害人。

二爷形象的第一次转变是在隋朝时期。

智者大师到荆州来传道,并且以玉泉山为根据地建立了寺庙宣传佛教理念,发展信徒。

在玉泉山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供奉关羽的祠堂,结果未提前了解本地情况的智者大师私自建寺,感觉受到侵犯的关羽神灵愤怒导致此地干旱无雨,智者大师眼见信徒没多少反而引了众怒赶忙率领弟子们念经超度,并且尊关羽为伽蓝护法神,二爷的小暴脾气才平息。

这个小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唐朝,大和尚神秀(就是身似菩提树那位)也跑到玉泉山来布道,这位大师的做事比智者大师还要恶劣,他把关羽斥责为邪神,并且带领着信众们捣毁了百姓们为关羽建造的祠堂,结果看见关羽“提刀跃马”呼啸而来,眼见着自己这颗秃脑袋就要被砍下来。神秀吓了个半死,赶忙把关羽尊奉为本寺伽蓝并诚恳谢罪,二爷这才罢休。

这两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急于扩散影响力的佛教正大规模的吸纳中国本地的一些历史人物,关羽神威赫赫,武勇万人可敌,给关羽加上佛教的神职既能够增加佛教的影响力,而另一方面来说,连这样的凶神都为我所用,百姓们不就对佛的力量更加信服了么!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二爷总算是摆脱了凶、邪的定义成为了佛教的一员,二爷的崇拜现象开始向全国慢慢的扩散了。

到了唐代,关羽的影响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颜真卿奏请武庙配祀增加关羽等共64人,啥意思?在祭祀姜子牙(他是最早的武圣)的同时也把关羽等一些古代的武将也加入享用冷猪肉,虽然是混在六十多个人之中入选,还是第三等。但好歹正式进入了儒家祭祀的名单,这也为二爷在儒家正了名,说明他的行为事迹已经得到了读书人们的认可。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宋朝初年,已经功成名就的赵匡胤游览武庙,看见关羽的牌位颇为不爽,我这个成功者为啥要祭祀你们这些失败者?于是赵匡胤以“兵败身死,不克善终”(也就是说你打输了仗,最后还没捞到个善终,没资格享受祭祀)把关羽和张飞等未能功能名就的武将们给逐出了武庙。

得,好不容易受了几十年香烟,结果马上又被赶了出去,我们的二爷难道就这样默默无闻下去,直至最终成为历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么?

当然不是,尽管关羽被逐出了武庙,对他的崇拜反而与日俱增,这是为啥?这得益于北宋经济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兴起,通俗的文学,包括说书、戏曲等已经极大部分的代替了书本成为了价值观输出的主要手段。

那这一时期说书的唱戏的主要说什么呢?三国!怎么说的?

苏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瞧瞧,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尊刘抑曹的趋势,在人民群众的内心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人。拜说书人所赐,二爷确定了名分的正义性。这个正义性有多重要?没有名分,就算你武功盖世也无非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吕布,就算你三分天下有其二,汉贼曹阿瞒还不是被骂了几千年!

于是乎到了宋徽宗时期,武庙名单做了大调整,关二爷再次入选。宋徽宗是一个极度迷信道教的皇帝,他自称为天上的神仙下凡,号“道君皇帝”。而道士们为了和佛教争夺影响力,民间一些个香火极盛,名声较好、百姓们接受认可的神灵们也被吸纳进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中,关二爷这么一块大肥肉当然不能错过。道士们宣称借助了二爷的帮忙才保证了帝国盐业的平安生产(关羽家乡产盐),于是二爷又摇身一变,开始成为了道教的护法神。

道君皇帝一辈子封了不少的神仙,既然关羽如此上道懂事,还知道护卫寡人的江山,那就也封他一个吧!我们的二爷又成为了“崇宁真君”和“义勇武安王”(在水浒传中提到关胜都是义勇武安王之后)。不过这并不过这个王并没有啥可吹嘘的,同为对手的甘宁在宋高宗时期也被封为王:“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更不用说在南宋一直备受敬仰尊敬的岳飞了。

再到了明朝,朱元璋老爷子不信邪,除了孔子的爵位保留之外,其他所有的前朝武将,除了在世时期加封的名爵,其他后世给予的任何称号全部废除。好不容易有个王爵的二爷又被一撸到底,还被请出了武庙(因为朱元璋老爷子连武庙也废除了),不过这次倒还好,因为不止他一个,所有武庙成员,包括武圣姜子牙的王爵封号都被废除!国家也不再对他们祭祀。

不过堂堂大明当然不可能只祭祀孔子。在洪武九年,朱元璋开始建立起历代帝王庙,祭祀历史上杰出的帝王,而关羽的老同事丞相诸葛亮入选配享名单,关二爷再次落选。

但得益于元、明戏曲和话本小说的推行,以及佛、道两教的大力支持,关羽在民众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直到《三国演义》的出现,毫不夸张的说,二爷形象从量变到质变,脱离不开三国演义对他精彩绝伦的描述,凡读三国演义,无不为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忠、华容放曹操的义和斩颜良诛文丑的勇所打动,在这本大部分虚构的小说里,关羽展现出了人性最为灿烂的光辉。

统治阶层们喜爱关羽一腔热血,无所保留的忠诚。这种忠诚是曹操用赤兔马,用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和高官厚禄所无法打动的,一旦有了消息,千辛万苦,生死相随,这样的福贵不屈,威武不淫的忠诚怎么不让人动容感佩!

百姓们喜爱关羽的义,刘关张三人起于微贱,不离不弃。桃园结义很好的阐述了这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义,之后的几十年戎马生涯三人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等到关张二弟被杀,刘备水浆不进,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初次读三国的人哪个不会被这段真挚的兄弟情所感动?“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在百姓们的心中,哪个要学,哪个要诫则可见一般。

但关羽并不仅仅拘泥于兄弟小义,他有恩必报,当年曹操礼遇善待自己的恩情始终铭记于心,即使要冒着被杀的风险也要在华容义释曹操。

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一个完美的人物,他忠诚,仗义,高傲。只要看上一眼,便让人无法忘记。

他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的顶峰,之后的小说传奇中,《说唐》秦琼苍白无力,毫无性格。《说岳》中把还我河山,气壮山河的岳武穆写成了迂腐愚忠的普通将军,畏畏缩缩,还要给金国洗地,其余的神怪小说更是公式化、标准化毫无特点。

而等到了万历年间,关羽从关侯一跃成为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加封他的皇帝是著名的偷懒皇帝万历帝。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如果关羽是作为道教的神祗进行加封,起码也应该是他的爷爷,沉迷于炼丹修仙的嘉靖帝,而万历老兄唯一的兴趣爱好是钱,为什么会突然给关羽加上这么一个耀眼的称号呢?

具体原因很难解释,不过从《关帝历代显圣志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二爷几乎一大半的显圣经历是在万历朝,在万历当政期间二爷特别的忙,他首先是跑到了四川帮助朝廷镇压土司叛乱,又跑到了朝鲜去帮助明军抗击倭寇,还教训了一番荷兰人。于是乎上到朝廷大臣,下到市井百姓对二爷的神威表示拜服,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万历帝尊二爷为帝。

你们以为对二爷的崇拜就到此为止了?还远远不止!可能我们也没有想到,最崇拜二爷的竟然是满族人。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族上层领导者就把三国演义当做军事启蒙教材,其中的袭营啦、地道啦、水淹啦都极大的丰富了满族高层的军事素养,拜三国演义所赐,相比起弱不禁风擅长计谋的诸葛亮,赤兔马,偃月刀,万夫莫当的关二爷成了满族人的偶像和战争守护神,他们甚至还向大明求取二爷的神像好生供奉,并且从心底里对二爷万分的憧憬,称呼关羽为“关爷爷”。

当时后金成立,对于同样充满野心的蒙古族是又拉又打。一方面对于蒙古族的反抗毫不留情的镇压,而另一方面又通过输出文化和意识观念改变蒙古人的想法认知。忠义无双的关羽就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例子,满族统治者一方面宣称自己是刘备,同时一方面又在蒙古境内大肆建立关羽庙,鼓吹关羽的忠义行为,希望能够通过宣传二爷让蒙古人成为自己的“关羽”。

于是乎从顺治帝开始,清代的皇帝对二爷的称号从8个字逐步的加到了26个字,即“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乾隆爷更是戏多,二爷的谥号是“壮缪”,是一个中性谥号,谈不上有多坏,但是也没有多好,乾隆帝强行将其改为“神勇”,而后又觉得不过瘾,然后改成“忠义”,宣称二爷是诸武之圣。于是在清代官方的大力扶持下,二爷正式的踏上了神坛。

官方鼓励,百姓们对于关羽自然更是崇拜到无以复加,关羽已经成为了忠义的符号,成为了神圣的象征。当人们受到欺压时,想到的是关羽的勇武刚硬,傲气不屈。当这个社会唯利是图时,人们想到的是关羽的挂印封金,千里寻兄。当背叛、自私成为主要潮流时,人们想到的是关羽的“义薄云天”。正是因为关羽身上有这些宝贵的性格,他的成神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顺应民意。

也许有人会抬杠说:这并不是历史上的真实的关羽呀!这只是一个你们幻想出来的完美人物而已!但我们要说的是,关羽已经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一种符合我们中国文化核心价值取向的精神,我们向往钦佩忠义,就像黑暗中寻找着亮光,也正是这种顽强不屈,义薄云天的可贵精神,也让我们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