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王阳明说的良知到底是什么
TUhjnbcbe - 2024/7/6 4:3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https://m-mip.39.net/nk/mip_4611049.html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诠释,就是“对焦”。

从《传习录》原文中多处都可以领会到这层意思。比如“中而未发”“良知生而有之”比如“致知在格物”,比如“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

“中而未发”,中就像射箭,有的放矢,一箭射中箭靶。那个箭靶就是良知,它不必外求,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良知就像自性,生而有之,不需要对着外界万事万物逐一去“格物”,自性圆融,良知圆满,一通百通。

“致知在格物”,但“知”并不在物上,也不在事上,而是通过物,通过事激活良知,两者经过对焦之后产生链接,打通频率,产生共振。

“良知知是知非”,一碰触到事物就像是扫描仪,马上就能烛照事物的本质,通透潜藏在事物中的天理。

致良知就像是悟道,需要你不断去纠正和调焦,不断去反省和调整。但是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

良知也是一个无法直接用语言描述的概念,你只能说它不是什么,它有什么表现,它有什么功能。

所以,致良知就像在参禅打坐中“致虚静笃”,悟到的那个空境,看似什么都没有,无形无色,但却蕴藏一切天道真理。

致良知就是佛祖拈花,迦叶一笑。就是那种心领神会,但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滴海水中蕴藏整个大海。

良知就像验钞机,万事万物就是钞票,打通开关,是真是假,一照便知。王阳明的“事上练”就是不断擦拭验钞机的镜头,保证有充足的电量,在检验是非曲直的时候,才会不失水准,不出差错。

人为什么会判断失误,为什么会走弯路,为什么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就是因为自己的验钞机年久失修了,失灵了,不灵光了。

所以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才会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常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按照王阳明的观点,他是倾向“性善论”的,每个人生来良知都是一样的,都具有良知,只是后来我们受到各种观念的污染和欲望的侵蚀,验钞机的软件可能中了病毒,硬件也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失效,我们才会被各种有毒的思想带歪,认知出现偏差,走上歧途。

如果你非要问良知是什么,只能用几个类似的概念做类比。致良知就是回归自性,就是对焦天理,就是接通宇宙和生命的源头。

王阳明为什么反复强调“知行合一”呢?因为一旦跟良知做了对焦,用它去衡量万事万物,光芒所到,即是认知到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是在“行天道”的路上。

举个例子,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静下心来,心中就会浮现一个声音,他所说的,就是良知索要表达的。

只要你在行良知的路上,心中自然就是光明和强大的,充满了能量。否则,就会心存疑虑,就会犹疑不定,就会惭愧恐惧。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阳明说的良知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