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菩提树下的伟大觉者
TUhjnbcbe - 2024/8/5 21:10:00

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迦部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据记载,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悉达多出城游玩。他出东门时,看到一位气息奄奄的老翁,一下子受到极大震撼。

从小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的他第一次见到如此衰老虚弱之人。老者痛苦的模样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天,大子出南门,碰到一位百病缠身的病人。看着病人因痛苦而扭曲的面容,他心生怜悯,也意识到自己的健康不是永久的,无法避免生病。

第三天,大子出西门,见到了死亡的一幕,一具死者的尸体被悲伤哭泣的亲友围绕着。他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明白了自己也终会死亡。

第四天,他从北门出行,碰到一位托钵乞食的修行者,好奇的太子下车与他对话。当大子明白修行者是要追求超越死亡的涅槃之道后,他思考了一阵子,便决意出家。

次日一早,太子面见他的父亲净饭王,说道:“父王,我恳请你允许,让我出家修行,好使我能找到开悟之道。”

净饭王十分惊讶,他表达了对太子的期望,望他能继承王位,统治国家,并能为妻儿着想,故不同意他出家。

接着,净饭王连忙召人在当夜举办晚会,聘请了城中最好的舞团来表演,想要以此来留住太子。但太子去意已决,他连夜骑马离开了王城。

大英图书馆收藏缅甸佛传手稿插图悉达多太子削发图

太子悉达多来到阿罗罗大师这里拜师求学。阿罗罗大师的修道中心有超过人云集受教,悉达多在这里成为一名比丘,意思是持钵乞食的人。

他不从事劳作,而是把时间和精力用来修习禅定。悉达多很快就达到了与阿罗罗大师同样的禅定境界,但他感觉自己还没有真正悟道,便又到乌陀迎大师这里求教。

悉达多在短短的时间内又达到了与乌陀迎大师同样的境界,但他仍然感到尚末真正悟道,便决定修习苦行,想通过控制肉体的欲望来开悟。悉达多尝试了多种折磨自己肉体的方式,与五位比丘一起,修习了六年苦行。

他尝试停止用口鼻呼吸,努力地闭气,结果耳中响如雷鸣,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头痛和腹痛,仿佛自己的头被人用皮条狠狠地勒佳,肚子被放在火上炙烤。他竭力忍受,直至极限才大口地呼吸喘气。

他还进一步限制饮食,每天只喝少量的豆汁,近乎绝食。结果,悉达多骨瘦如柴,触摸肚皮,甚至能摸到脊柱。但经历如此艰苦的修行之后,他并未悟道。

悉达多回想起自己少年时有一次在树下的阴凉里静坐,那是春天的首耕日,那次静坐的体验让他感受到了宁静和喜悦。

他决定不再修习苦行,而是恢复健康,以禅坐来保养身心。悉达多走到河边去沐浴,洗衣,但沐路过后。虛弱的他晕倒在地上。

这时,一位在附近牧牛的女子发现了晕倒的悉达多,她把随身带着的乳粥(一说为乳汁)喂给悉达多,让他恢复了精力。自此,悉达多恢复了正常的饮食。开始了既不折磨自己,又不放纵欲望的“中道”修行。

悉达多在菩提树下静心禅坐,他发愿:如果不证得解脱,就不从此座起身。坚定的悉达多降服了自己内心的贪嗔痴心魔,在四禅八定之中观察自己与荟芸众生,自此觉悟。

他因此被人称为佛,意为“觉悟的人”:也被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还被称为如来,意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

开悟的佛陀想同两位老师分享他领悟的道理,但不幸的是,两位老师都已经过世了。

得知当初与他一起修习苦行的五位比丘在鹿野苑修行,佛陀便来到这里为五比丘说法。比丘橋陈如听完便开悟了,其余四人拜佛陀为师努力修行,不久也开了。

佛陀和五比丘组成了最早的僧团。随后,越来越多的人被佛陀吸引,加入其中,还有很多人在家修行,被称为居士。

不久,佛陀回到加毗罗卫国与他的父亲和亲友们重聚。他在王宫住了一段时间,为大家讲说佛法。

在这段日子里,他的弟弟、堂弟追随他修行。儿子罗睺罗也剃发修行,日后成为十八罗汉之一。后来,佛陀的姨母、妻子也出了家。

没想到长者一口答应,第二天便派人用金币铺地。太子震惊了,他请长者告诉他佛陀的事情,并被深深地打动。

太子见到金币已经铺满了三分之二,突然於手叫停,表示剩下的土地、树木都由他供养,并在此建造了祇园精舍、专供僧人修行。佛陀在此讲说了很多佛法,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金刚经》。

1
查看完整版本: 菩提树下的伟大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