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灵鹫山,及于诸住处,岂离伽耶别求常寂?”他全都在这里,所以文说“离伽耶城”,这其实法常住,也没有离和不离,没有说离开和不离开。佛陀入灭和没有入灭一样,因为我们现在还是,佛,释迦牟尼佛说的法,延伸至现在,佛陀的法身,还是住在我们现在中,没有灭,也没有生。所以,这不是在那个时候说哪里,才去哪里坐菩提树、才在哪里成佛,其实原来佛陀他就是在灵鹫山,灵鹫山是要代表什么呢?
代表大乘法集中的地方,就是讲《法华经》处;能够讲《法华经》,菩萨法在那个地方延伸出去,将这个法显现出来那个道场,就是显一乘法的道场,所以这是“常寂”。“法性身缘遍法界”,这是法性身,不论是生、老、病、死,也不离开法性身。不论是讲“阿含”的时代,“法华”、“华严”,这都是同样不离法性身,这就是佛他的智慧,法身永远存在。
“一真常住”,这个真如人人本具,是常住的,没有开头,也没有结束,无始终,常常有,所以就无生死、没有生灭。“生死”、“生灭”,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形象,是无常的形象。其实真实的真如是永恒,所以“一真常住”。
“固无方际”;是很坚固,没有起分别,通通一样。人种是红、黑、白,都是一样,同样是平等的法性,没有分东西南北。所以,“佛之报身,果觉圆满”,已经从早早大通智胜佛,那个时代发心以来,“六度万行”,已经“果觉圆满”了,“无欠无遗”,所以无缺,没有一点点留着,全都是一样,在这个地方不动,没有遗漏掉。“圆同法界”,真正圆满了,就像是法界一样,不增不减,“亦不可以寿限”,也不能说有寿命,到底有多少?也已经没有量的寿命了。
“又报身既圆同法界”。佛陀就是现身来人间,让我们看得到,他的依报、正报是在哪里,在迦毘罗卫国,在皇宫的里面身为王子,这就是他的正报、他的依报,在那个地方开始修行,在那个地方只是现一个相,让大家看得到这样而已,其实,佛说八十岁入涅槃,涅槃而不灭,还是永恒的、没有灭,到现在法身还是存在。
“云何有在娑婆,与不在娑婆之相”。其实报身已经圆了,圆同法界,归于法界,到底是不是在娑婆,没有娑婆,这些爱、恨、情、仇等等;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全都没有,他本来就是这样,这么清净,这真如本性,就是不必说是在娑婆,也就是在中道之中,早就已经不是属于娑婆。但是他是娑婆的教主,是发心立愿,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四生慈父”,这是他很甘愿而来,他不是堪忍来的,他是自愿、誓愿来。
“及常在此界,与不常在之相”。是不是出生在世间会永远存在,以人的形态来说,没有了,已经是圆寂了,但是“不常住之相”,难道真的不在了呢?其实佛还在,他的法身一直存在,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每天都在叫“佛”?我们怎么每天都说:“佛这样说,……。”这真实是佛这样说啊,所以佛在法之中。
我们是接受佛的法,所以佛并没有灭,永远就是在心;回归我们的心,与佛的心在一起,就是真如本性。佛法要用在什么样的地方、要如何去救人,这个方法就是要不断不断延伸,去实际度人,这才是真正的教化。“故于余处,皆利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