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中华大地圣贤辈出,中华民族子孙拥有灿烂,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佛教与传统儒家,道家思想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儒释道”文化,后世子孙传承并不断发展,让无数炎黄子孙受益无穷。
农历的二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出家纪念日,对于佛教徒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一般在寺庙中会举办大型的法会活动,希望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唤醒人们的的自性本心,迷途知返,真正在佛法的智慧大海中尽情地遨游,争取早日修行成就,悟道成佛,离苦得乐,远离无尽轮回之苦。
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佛陀的毕生事迹。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原名叫做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古印度的迦吡罗卫国,他的身份可不一般,乃是该国的太子。国王父亲对其悉心栽培,请全国最好的老师加以辅导,加之他自幼聪慧,才智过人,在少年时期,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兵法,武术等,从各方面而论,就已经才学非常了得了,将来必定是接管全国大权之人。
可是当他看到城外出现了“生老病死”等人生百态之时,不由得对痛苦者心生怜悯,从而对人生展开深度的反思:人究竟从何而来,要去向何方?为什么会出现生老病死的循环?如何才能获得长久的安乐?这一系列的问题纠缠在佛陀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平息。最终,他毅然决定离开王宫,一心求道,寻求宇宙人生的真谛,以及解脱生死之法。
佛陀拜访当时修行界十分著名的各位大师,学习修苦行,修习禅定等,最后都得到“真传”,并远超自己的老师。但是,令他感到无比苦闷的是,他依然没有找到最终的解脱之道。在深山中经历了长达六年的苦行之后,他的身形无比消瘦,他意识到“苦行”并不能真正地获得解脱,于是放弃苦行,来到尼连禅河沐浴,并接受了牧女苏耶妲的供养,逐渐恢复了体力。
最终他来到菩提树下打坐入定,克期取证,终于“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从此以后,他四处弘法,创建了佛教,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修行悟道。佛陀弘法49年,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令无数弟子离苦得乐,脱离轮回之苦。后来弟子根据佛陀所说如实记录,写下了佛经,一直流传至今。
据《华严经》记载,佛陀告诉我们“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只不过众生充满了妄想与执着,不能彻底的使内心清净,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佛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不可执着,要以无常观来随缘地看待一切。佛陀虽然慈悲广大,却只渡有缘人。那些真正信受佛法,并依教奉行之人,必然能得到度脱。每一个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皆不同,不可强求。
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应该抓住宝贵且有限的人生时光,真正深入经藏,自可得智慧如海,只要坚持不懈,也一定会有破迷开悟的一天,不负此生,不负佛陀对众生的殷切期望。
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探讨,感恩阅读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