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4道德经,吃饭不专心,会形神不一
TUhjnbcbe - 2024/10/16 15:47:00

《道德经》第十章,“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形体和精神结合在一起,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然后不让它分离。《道德经》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认为,这里有三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身体慢慢开始走下坡路,但是随着您阅历、资源的积累,地位越来越高,欲望也变大了,但是身体无法承载这么多的欲望,形体和精神不能同步了,两个就开始分离,慢慢就开始生病了。欲望可能没有边际,但身体的负荷是有限的,放不下,就会神形不合。我们要知道,哪些是可以放下的,哪些是必须的,达到形神合均衡的状态,才能长久。

二种解释是,任何事情和关系、组织,其实都有形和神,追求的欲望多了,但是时机不成熟或者大家心思各异,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形神分离的状态,就无法正常运转,您需要通过调节形或神,使其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事情才能做的更顺利、关系和组织也不会有很多矛盾、从长远看也更长久。

三种解释是,这是一种修心的状态,我们的形和神,很多时候都是分离的。比如,一面看着电视,心里面还想着其他的事情;再比如,吃饭的时候,还想着吃完饭还有什么没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做到,看电视就只看电视,吃饭就认真的吃饭,形神总是分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身体会不好,会很疲惫,想的事情也不一定能解决好。

如果吃饭的时候,做到只是吃饭,别的什么都不想。形神合一,慢慢去体会五谷的清香、蔬菜的甘美,汤汁的鲜甜。这其实也是很愉悦的一件事。因为吃饭的每一刻,您都在滋养身体和心神。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把气聚拢在一起,比如刚毅的气、阴柔的气要分开,给它俩聚拢在一起,使它进入一种柔的状态。就像婴儿那样的状态。

婴儿的状态就是生命最初的状态,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一颗初心,除了生存,他没有什么欲望,气能够合在一起。成人以后,会为了生存奔波,为了捞取、为了攀比,欲望成倍的增加。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都想变成自己的。为了利润的提升,开始偷工减料,追求销量最大化。可没了初心,刚毅的气、阴柔的气便不能平和的聚拢,身体会受到损害,企业也会名誉受损。

所以,像个小孩一样活着多好,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心纯净,人也长寿。《道德经》,不仅是学习天道的运行规律,对于人生来说也有指导意义。

“修除玄鉴,能无疵乎”。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修”修整;“鉴”同监,监视、监督,“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疵”是瑕疵。

意思就是,我们的内心,拿什么来修正和监督呢,如何才能没有瑕疵呢?除,保持这种状态,不是要时刻清理杂念,心中宁静,不起一丝念头,而是明白天道的运行规律后,知道空和无常,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欲望,外面的诱惑无从吸引,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禅宗六祖惠能当年刚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法的领悟,大师兄神秀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写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跟《道德经》关于天道运行的空的状态很像。

坦诚的讲,我们谁还没有一些世俗之心呢,但是通过不断提高自己,慢慢体会这种空的状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减少欲望,必能成事。

“爱民栝国,能毋以智乎”。这话什么意思?

“爱民”爱百姓,“栝”同活,意思是,爱百姓,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活下来,能不能不用机巧?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领导者把自己位置放下来,不为自己的权威、名誉、地位、金钱去争夺。制定规则,让大家按照规则去做,让规则去运行就可以了,不需要用太多机巧,去干扰大家。

这是一种管理智慧,不以“治”去做事,不靠机谋、技巧去管理的,好好这么做,别人跟着你效仿你去做,公司文化也形成了。这是高明的领导。

“天门启合,能为雌乎”。那什么是天门呢?这里有五种解释。

一种解释,日月出入的地方叫天门,门一开,太阳进去了,月亮出来了。

二种解释,二月份叫天门,万物长养,这个状态像大门打开,万物奔涌而出。

三种解释,庄子说这世界万物,“有乎生,有乎死”,就是有生有死,自然现象;“有乎出,有乎入”,食物和气体有进有出;“入出而无现其形”,就是你看不到它的具体形状;“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万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种变化之间的枢纽叫“天门”。

四种解释,天门就是心门,那么心有门吗?“心门”就是“思想生灭之门”。

五种解释,天门就是顶门,就是在头顶上。人体运行就是一个小天地,气息运转、生灭、变化,这种出入叫天门。

五种解释,您觉得哪种更符合您心目中的天门呢?我倒是更倾向于相信第三种解释,有无的转变、万物生灭中,自有各种机缘,这个时候保持一种安静的状态,去看待万物生灭,不喜不悲,不索取,不张扬,形是有,心是无,生机就会源源不断。

那生活中保持这种状态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很多机会到来,需要您做抉择的时候,保持一种冷静、不索取、跳出事情的中心,从外面看,您更能客观的分析,怎么选,哪种是更好的?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您知道很多道理,但是您还能保持一种无知渴求的状态吗?

二中解释是,人像太阳一样,光明遍照四方,滋养万物。对大家的帮助,给与大家的好处,也悄无声息的,但是却一日不断,恩惠如此,您还能达到一种无智的状态吗?无智不是没有智慧,而是不以各种形式,没有各种目的,不教条、不功利的状态。这种处事的方式,和天道很接近。

天道就是,阳光普照大地,可种子要想发芽,光靠阳光是不够的。需要水,泥土的养分,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才会发芽。太阳不会有私心,成天盯着一个种子,发芽了没,开花了没,果子在哪里?不是的,它负责普照,至于能不能发芽,没有很强的企图心,它无甚差别的照耀着无数的种子。这就是天道的状态,施与世界,“毋以知”,提供成长的条件,潜移默化地去进行,至于结果如何,回报如何,等待条件,等待机缘。

两种解释,您觉得哪种更符合您心目中的天道呢?我倒是更倾向于相信第二种解释,人若能达到这个境界,那真的是心无挂碍,不知烦恼为何物。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是什么意思呢?

“生之”就是像“天道”一样生养万物。“畜之”就是保有、保留。““生之,畜之,生而弗有”就是“天道”生养万物、生发万物,让万物生长的如此繁茂,但是它不拥有,没什么企图心,不评价,始终都是淡淡的,拨云见日,阳光普照,让万物生长,这就是“天道”的状态。

“长而弗宰也”,“宰”是主宰的意思。就是,天道让万物生养、但它不主宰万物,默默地隐藏在背后,把位置放的很低,让万物自己去生长。这种品德“是谓玄德”。“玄德”是深远的、很高的德行。

所以,天道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通过学习,慢慢与“天道”接近。那么,您做事就会圆融无碍,心里也不会纠结,因为没有得失的概念,人生更容易幸福。

1
查看完整版本: 14道德经,吃饭不专心,会形神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