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自古以来在南京享有盛誉,是金陵的“四大名胜”之一,“有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之称。
“春牛首,秋栖霞,夏钟山,冬石城”,牛首烟岚,山川风光,自古负有盛名。其实牛首山除了胜在的景秀山美,忽略了它博大深远,高明莫测的禅宗文化渊源,犹如取一瓢饮,而忽略了整条大江的波澜壮阔。秀色江南的风光无限春景一山可揽尽,而牛首山深远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我们一起去探寻,踏上明心见性之旅,在牛首山内观乾坤,找回迷失的自心,回归本自具足的自性!
牛首山导览图牛首山是一处被远远低估其价值的禅宗道场,来牛首山游览,其实是一次是直面内心的心性之旅!
牛首胜景喷泉抵达牛首山,景区大门外一侧有一座巨大莲花喷泉郝然屹立在眼前。
莲花喷泉的中央矗立一个巨大的方形镂空台柱,上面镶嵌着“牛首胜景”四个竖立的雄浑大字。
喷泉伴随着舒缓地佛乐,在或高或低地舞蹈着。在高潮处,喷泉如雄鹰展翅,直飞冲天,又如威武雄壮的男子在向空而舞,伴着冲云裂帛的巨响,在视觉和听力上给人极大的震撼力。
东门入口处莲花喷泉大如车轮的洁白莲花
步入牛首东大门,眼前又是一处喷泉,见识过门外气势雄壮的大喷泉,内部的喷泉给人一种柔和的宁静的美。伴随着纯净的佛乐,喷泉在时高时低的翩然起舞,如长袖善舞的天人,偶然飘落在人间。喷泉池中,朵朵洁白的汉白玉石雕刻的荷花叶片层层叠叠的绽放。
牛首胜境绕过喷泉,再向前去就可以看到一汪清澈的大湖,湖水里无数条锦鲤在水面自在的翔游。远处的青山隐隐,庙塔耸立,白桥飞架,绿树环绕,近处,白雾缭绕,鸟鸣喈喈!整个人置身于牛首胜境中,绿水绕青山,仙境在人间;清幽自在观,佛心在汝前。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集贤桥集贤桥心铭之墙摩崖石刻走上集贤桥,又步入到牛首的又一禅境大观,牛首摩崖,摩崖上有著名的禅宗公案《十牛图》展现。
十牛图是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所历经的十种内心境界或内心经过修行所历经的十种次第变化,通过十牛图来形象的表达出来。
十牛图是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
寻牛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纯属个人浅见:在茫茫尘世中,茫然不知心在何处?自我迷失。不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见迹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纯属个人浅见:回归经典,依经解义,渐渐体会到心,万物与我本是为一体。)
见牛见牛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纯属个人浅见:从所听的,所见的,所闻的,所感受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的联系),事事时时处处都能寻得真心所在,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得牛得牛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纔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纯属个人浅见:通过打坐参禅体悟,达到身心合一,清净自在。但是心性难伏,依然浮浮沉沉,难以做主。)
牧牛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纯属个人浅见:时刻提醒自己收摄心念,断除妄念,超脱尘世,身心自在。
依经解意:
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骑牛归家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纯属个人浅见:明白心之所在,调服自心,熄灭妄念,自在惬意。)
忘牛存人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纯属个人浅见: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空,人闲,自在随心。)
人牛俱忘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纯属个人浅见:人也空,心也空。红炉容雪?不着有,不着空,步步行有,念念归空。)
返本还源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依经解意,纯属个人浅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入廛垂手入廛垂手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依经解意,纯属个人浅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了悟通达真心,做个明白的平凡人,回归世间,陪伴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诗意禅境在眼前牛首禅境落人间心铭之墙,明心见性
在十牛图的对面是三段三叠的心铭之墙,中段为牛首山剪影,云雾缭绕,宛若佛境,启发众生明心见性。
《心铭》为牛头宗开宗立派法融禅师所著,是禅宗的一篇修行指南。
明心见性,心铭之墙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往返无端,追寻不见。
一切莫作,明寂自现。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生无生相,生照一同。
欲得心净,无心用功。纵横无照,最为微妙。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生死忘怀,即是本性。至理无诠,非解非缠。
灵通应物,常在目前。目前无物,无物宛然。不劳智鉴,体自虚玄。
念起念灭,前后无别。后念不生,前念自绝。三世无物,无心无佛。
众生无心,依无心出。分别凡圣,烦恼转盛。计较乖常,求真背正。
双泯对治,湛然明净。不须功巧,守婴儿行。惺惺了知,见网转弥。
寂寂无见,暗室不移。惺惺无妄,寂寂明亮。万象常真,森罗一相。
去来坐立,一切莫执。决定无方,谁为出入。无合无散,不迟不疾。
明寂自然,不可言及。心无异心,不断贪淫。性空自离,任运浮沉。
非清非浊,非浅非深。本来非古,见在非今。见在无住,见在本心。
本来不存,本来即今。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无归无受,绝观忘守。四德不生,三身本有。
六根对境,分别非识。一心无妄,万缘调直。心性本齐,同居不携。
无心顺物,随处幽栖。觉由不觉,即觉无觉。得失两边,谁论好恶。
一切有为,本无造作。知心不心,无病无药。迷时舍事,悟罢非异。
本无可取,今何用弃。谓有魔兴,言空象备。莫灭凡情,唯教息意。
意无心灭,心无行绝。不用证空,自然明彻。灭尽生死,冥心入理。
开目见相,心随境起。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将心灭境,彼此由侵。
心寂境如,不遣不拘。境随心灭,心随境无。两处不生,寂静虚明。
菩提影现,心水常清。德性如愚,不立亲疏。宠辱不变,不择所居。
诸缘顿息,一切不忆。永日如夜,永夜如日。外似顽嚣,内心虚真。
对境不动,有力大人。无人无见,无见常现。通达一切,未尝不遍。
思维转昏,迷乱精魂。将心止动,转止转奔。万法无所,唯有一门。
不入不出,非静非喧。声闻缘觉,智不能论。实无一物,妙智独存。
本际虚冲,非心所穷。正觉无觉,真空不空。三世诸佛,皆乘此宗。
此宗毫末,沙界含容。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
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无相苑,朗涅盘城。诸缘忘毕,诠神定质。不起法座,安眠虚室。
乐道恬然,优游真实。无为无得,依无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无差互。知生无生,现前常住。智者方知,非言诠悟。
苦海常作渡人舟
绕过心铭墙,转弯到了古色古香的木制栈道,栈道扶手上是木桨造型,上面刻有启悟众生的禅味对联,“装风载月无穷尽,纳圣容凡有万千。”“历遍无为真静海,冲开有象妄晴川。”“闲来不在菩提岸,压碎蟾光水滴天。”……
宋代廓庵师远禅师
禅师法相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