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宗六祖的悟道因缘,有两首非常有名的偈子,经常被我们读诵和应用,第一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被我们引用最多的一首偈子,然而五祖却批评说:“犹未见道”。五祖半夜三更,为六祖讲解金刚经,因为金刚经中的一句话而大彻大悟,六祖大彻大悟后,说出了另一首有名的偈子: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你知道,六祖是听到哪句话而大彻大悟吗?
《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听到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彻大悟,一口气说出了五个“何其自性”,我们的自性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无动摇,却能生万法,一个人学佛最初步就是要识得我们的“自性”,能够认识本心自性就是初步的见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懂得吗?
南怀瑾老师讲:什么叫无所住呢?应随时生清净心。
佛在金刚经中为我们讲解什么是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的心念,本来就是无所住,你所有的思想念头,从来就不会停留一秒钟,都会过去,你只要一想,就会再来,然而人生几十年的事,无论当时多么高兴快乐难过,你都会留不住,人往往都想把声色名利抓住不放,然而只要时间过去了,一切都会化作云烟,都是梦中之事。
无所住,就是毕竟空;学佛的人都想求空,然而有个空的境界,就不对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了。
我们学佛都想求得清净心,而真正的清净心,不是动地放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赤裸裸来去无牵挂,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此心如果无事,无妄想杂念,就是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会照见,用过了就没有。
我们的自性,本心,就是真正的清净心,就是净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见闻觉知都是它的作用,然而它无形无相,所谓“即此用离此用”,用时它就会起作用,不用时就会退藏于密。
我们最难求的就是清净心,每一个人的思想念头犹如灵猿,来来去去不停歇,我们往往会在寻声觅色中迷失了自己的真心,想把一切都牢牢地抓住,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心经中告诉我们: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金刚经在这里告诉我们: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无所得,也是生命的真相,朋友们,真懂了吗?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阅读与分享!
念一句佛号,结一世佛缘!祝愿大家六时吉祥,一切如意!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