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纵跃心间的三不猴
TUhjnbcbe - 2025/2/26 14:17:00

读书日那天,朋友邀请我,有时间有机会的话,希望我能去她那里彻夜长谈文化。

朋友说,她那里出产楼兰漠玉。

楼兰漠玉?

仅仅这名字就深深打动了我。

楼兰,一个曾经梦幻般的沙漠古城。漠玉,能耐得住风蚀沙砺的美玉。

楼兰漠玉,在我心里,似乎每一块都是被时光雕刻过的凄美故事!

我的心活了!

朋友说,通读我的文章,似乎能看到我的内心,仍然对一个人欲火未息!所以,她想亲手为我雕一幅楼兰漠玉质地的“三不猴”。

朋友的话又一次触达了我的内心。

“三不猴”?

据说,“三不猴”是唯一一个儒释道共通的典故。

说是有三只猴子,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

三只猴子的模样憨态可掬,却传递出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佛界的说法就是“不看,不听,不说。”最早源于印度的神话诗集“梨俱吠陀”。后来19岁就出家悟道的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开悟,创立超然出世,不求人争,但求己修的佛教。再后来,印度圣雄甘地经常以三猿之像来传达“不见恶事,不听恶词,不说恶言”的教导,“三不猴”成为印度国礼。

而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论语》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本来孔子说了个“四不猴”,可是“非礼勿动”实在不好用造型来表现,也就给减缩成“三不猴”了。

道家《老子》中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有“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未搏(无言)曰微。”,其中希夷微也是”三不猴”的意思,可成就清虚惟我的独善境界。

想象纵跃林间的猴子,那轻灵可爱的样子,真的令人难忘。而捂嘴捂耳蒙眼,三只憨态可掬的“三不猴”却从此纵跃在我的心间,是无论如何也驱不走,赶不跑,真正的挥之不去了。

很感激朋友送我的“三不猴”,也许真的能根除我心中尚存的那一丝“欲火”,从此,无论你怎样,我都会“不听,不看,不说”,心静则宁!

经历了感情巨澜的陆游,估计也是知道“三不猴”之后,才写了一首《静室》的诗。

“静室床横一素琴,尔来殊觉道根深。

唤回倦枕功名梦,洗尽浮生幻妄心。”

“三不猴”可以“洗尽浮生幻妄心”,浇灭那些得不到的“欲火”。

眼见这暮春时节,满目落红,心也早已跟着褪尽了幻妄之念。

有时间一定要去有楼兰漠玉的朋友那,“三不猴”还等着我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纵跃心间的三不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