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读坛经有感为何菩提无树为何本自清净
TUhjnbcbe - 2025/3/26 21:34:00
白癜风药 http://www.znlvye.com/

神秀大师在南廊墙壁上做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中的身为四大五蕴假合而成,如果用这样的假合色身比喻为菩提树,就有执着色身,和物相的我执。其实菩提树也是一种对心境的一个命名,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但悟道的并不是菩提树,而是智慧真理和心性开悟。

心如明镜台,我们的心当下安住,既是清净。如果心比作明镜的话,那么也可以比作天空,也可以比作大海,也可以比作白云。大家知道世间事物都有相对面,明镜对暗镜,天空对大地,大海对小溪,白云对乌云。那这样比喻就说明我们的心境与世间事物,与世间法理都是统一对立关系的。我们的心没有脱离世间法,也就说我们修行的程度并没有离开世间一切相,世间一切法,世间事物和法理的执着。还有一点明镜也是世间一个物品,如果来比喻证佛之心的话,实在有些牵强俯就。

时时勤拂拭,如上所说身体就像一颗菩提树,心性就像一面镜子,树如果生了疾病就要治疗,镜子有了灰尘就要擦拭,这样才会无病,干净。这其实还是世间法理和假合的比喻。一张本来干净无字的白纸,如果乱写乱画很多东西以后,指望擦干净是很难。而且还得时时的去擦。

勿使惹尘埃,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是有一个东西代表着我们的自性本心,这个东西时常擦干净了,不能让它沾染红尘,不能拿出来让它污染了,一旦污染或者有了灰尘就得再次擦拭。

持续反复这样操作,其实就是证明有个代表心性的自我,不断修证自己的修为,不让自性迷失,不让修行出错,确实也是修行根本。但会落下我执和法执的境地,无法达到无上正知正见,荷担如来真实法义。

再来看慧能大师的句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菩提自性本来就没有什么物品可以执着的,当下之心就是菩提,为何还要比作为树?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性本心,还需要比作什么吗?

明镜亦非台,明镜也不能代表我们的心性,明镜容易沾染灰尘,还得每时每刻都要去擦。心性自悟,当下菩提,已经脱离世间法物,本来就清明自得,何须再去擦拭?

本来无一物,没有任何可以执着的物品,也没有任何可以比喻的物品。这样的话,心中不存一物,当下明了,感知之心就是那个本来自性之心,菩提之心。

何处有尘埃?既然没有树,也没有明镜,树生不了虫子,明镜也就沾不了灰尘。自性本心,无一物可寻。不必寻找,没有烦恼,不惹尘埃,本自无物,清净自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坛经有感为何菩提无树为何本自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