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禅宗六祖土生土长的中国佛
TUhjnbcbe - 2025/4/11 22:56:00

禅宗从达摩传到六祖慧能时,佛法大兴。慧能用他特有的中国本土语言开示佛法,非常契合中国人的特性,从此奠定了禅宗在中国佛法第一的地位。因为慧能目不识丁,讲解佛法不按经文套路,只依本源——真如心阐释,所以讲经灵活多变,又能契合佛法心印,在历史上名声极大。中国禅宗从东山法门开始初具规模,至慧能门下大盛,“凡言禅,皆本曹溪”后世禅宗各派费尽心血也要和慧能攀亲附故,可见他的影响。

慧能,本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涿县),父亲原有一定的官职,后被贬迁,慧能也随迁到了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作了老百姓。慧能早年亡父,每日靠卖柴维持母子的生活。有一天送柴到客店,出门看见有人在诵念《金刚经》,慧能虽然文化水平极低,却能听得明白透澈。上前问这位客人从哪里来,得知原来是黄梅东禅寺五祖弘忍的弟子。惠能便发心要修学禅宗,当即有一客人施舍十两银子,安置了老母,便向黄梅而去。

一个月后慧能到了东禅寺礼拜五祖,五祖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到这来想求得什么?”慧能说:“我是新州百姓,是来求作佛的,别无所求。”弘忍试探道:“你是偏远地区的百姓,又不是正统的汉人,怎么配作佛呢?”慧能并不生气,回答说:“人是有地域的分别,佛性又哪有东西南北的不同呢?”五祖见慧能言词不凡,便收留了慧能在寺中干杂活。

几个月后,弘忍把门人唤到堂下,说:“诸位,世人生死问题是最重要的事,你们只求福报,不求脱离生死苦海,自性迷失了,有福报又算什么呢?你们各自去写一首表达自性的偈子交给我看,我就要传衣钵了。”

当时已升任上座的神秀和尚便作偈一首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心中没有把握,便把偈子书在墙上。五祖看了,知道神秀未悟自性,但仍赞叹了一番,恰好慧能干活时听童子诵念神秀的偈子,心中灵机一动,也作了一首偈子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了这两首偈语,心里明白慧能悟性高,并未当面点破,悄悄地让慧能夜里去自己房中。慧能夜里去见弘忍,弘忍为慧能讲解《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不禁廓然大悟,对五祖说:“我没想到自性本来清净无染,我没想到自性本来没有生灭可谈,我没想到自性本来就是具足一切的,我没想到自性根本就没有动摇染污的可能,我没有想到一切法都是从自性中生出的!”五祖见慧能已得了智慧正悟,就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又担心门下弟子嫉妒伤害惠能,便连夜把慧能送出了黄梅向南而去。

慧能离开黄梅后,先后有几百人追来,其中有一位曾做武将的僧人惠明,跑在众人前头,追上了慧能。慧能便把所受的衣钵放在石上任他取用,但他怎么也拿不动,心下即生惭愧。惠明对慧能说:“我是为法而来,不是为钵衣,希望仁者为我说法。”慧能说:“你既然为法而来,那么现在你摒开诸种外缘,不要坐出一点思考的念头,我就为你说法。”慧明静了良久,慧能忽道: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恶,这时候,哪个是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惠明听了豁然开悟、又问:“除了这种密法之外,还有更深密的东西吗?”慧能说:“你如果回来去返照自身,秘密其实在于你自己!”惠明从此悟入了佛道。

慧能逃过众人追踪,来到曹溪山中和猎人们一起干活,这样潜修十五年后,觉得弘法的时候到了,就到广州法性寺,正好印宗法师在开讲《涅槃经》。当时风吹动殿前的幡旗,有一僧人说是风动,另一僧人说是幡动,慧能听了忍不住插话说:“仁者,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你的心在动啊!”印宗十分惊奇,谈论之间发现慧能语言虽然简单,道理却透澈明了。印宗识破了慧能作为禅宗六代真传的身份,就为慧能授戒,拜慧能为师,慧能的流亡生活才算是有了个结局。

慧能在南方传法的时候,北方神秀的宗风极盛,但两家禅法基本上相安无事。不仅如此,神秀还数度向唐中宗推荐慧能。于是中宗派薛简至南方召请慧能入京,慧能保持民间佛教特色,称病推辞。薛简不得已向慧能问法,说:“京城禅师都说只有修禅定才能修入佛道,不知和尚是什么禅法?”慧能答道:“道是人心自悟的事情,和禅坐的形式有什么瓜葛呢?大道无来无去,非坐非卧,这才是真正清净的禅坐。”薛简心中钦佩,说:“希望和尚为我讲法,传给那些京城中人,就象一盏灯点燃无数盏灯,可以说是明明无尽。慧能立即对薛简指出:“大道没有明暗的问题,明暗是代谢变化的相对概念,明明无尽,也总有尽的时候,这是不以谁的希望为准的。佛法没有可以比拟的东西,因为它不是相对的呀!”薛简又问:“明是比喻智慧,暗是比喻烦恼,如果不用智慧之光去驱除黑暗的烦恼,又怎能求得解脱,脱离轮回之苦呢?”慧能听了道:“烦恼无明就是智慧菩提,二者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用智慧去对治烦恼,这是小乘的见解。”

薛简继续追问:“大师,什么是大乘呢?”慧能回答说:“智慧的明和烦恼的无明,凡夫认为是两种状态,智者明白其实是一回事,它们的本质自性没有两样,没有两样的本质状态,就是真实的自性。这种实性在凡夫之中并不短少,在圣贤之中也没有增加,在烦恼之中没有散乱,在禅定中也不寂静。可以说它既非永恒也非断灭,不来不去也不是什么中间状态,不在内不在外,不生不灭,本质现象真实如一,无有变迁,这就叫佛道!”

薛简心中还有迷惑,就又问道:“大师,外道也说不生不灭,你的说法和他们区别何在呢?慧能说:“他们说的生灭是相对的东西,有了生又有了灭,我说不生不灭是说心性一体,本来就没有这些状态可言。你要想得法,只要不做那些关于善恶是非的无谓思考,自然就能进入清净的真心境界,这种真心如同虚空一样深湛寂灭,其中妙用真是无数无边呀!”

薛简回朝禀告中宗,中宗下诏赞誉慧能是维摩诘一样的人物,又赐给袈裟和水晶钵,并且赐了一处庙产“国恩寺”供慧能居住。

以上慧能与薛简的论对既破除二边,又显发真性,同时阐明当下顿悟;见性成佛的简便法门,可以说是慧能禅法的典型运用。

公元年的一天,慧能召集弟子,教导说:“我现在与你们道别,你们好好听,在我走后,不要象世俗中人那样穿孝服啼哭,哭的不是我的弟子。只要认识自己的本心是没有动静来去诸种状态可谈的,就能成就佛道,我不在世,你们能依法修行,就和我活着没什么两样,如果不能依法行事,我活着也没有作用的。同时宣布:自此只传法印,不传衣钵,以免为了争夺佛的衣钵发生不必要的纠葛。最后留下一首偈子说: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端坐至三更时,忽然对门人说:“吾行矣!”遂奄然迁化。终年七十六岁。

慧能门下得法者甚众,其中著名者有法海、神会、怀让、行思等人,后来都是独树一帜的禅宗大师。由于神会等人对北宗坚持进行长期的抨击,在慧能逝后南北两宗的对立愈演愈烈,至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年),神会被朝廷正式立为禅宗七祖,南宗终于获得了众所认可的正统地位。自此,曹溪顿教一直被学禅者视为正宗禅法,而北宗则逐渐衰落。

慧能一生倡导顿修顿悟、明心见性的禅法,在中国佛教的教法上掀起一场不假他求、但明自心的革新。自慧能始,“禅”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禅”的意义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以往的禅定修行转化成一种在人心深处的、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对于真实性的体悟。换言之,“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不再是一种理论,不再是一种具体的规定性了。

慧能的言行记载在其后人编纂的《坛经》之中,中国僧人的说教被称为“经”,这在历史上是头一次,至今也独此一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禅宗六祖土生土长的中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