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惠能的六祖之路,神会功不可没重楼逾陀
TUhjnbcbe - 2025/4/12 22:44: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https://m.39.net/pf/bdfyy/xwdt/

编辑:普寂

六祖之路

六祖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开悟,「身如菩提树」、「菩提本无树」二偈传唱数百年,这些您很熟悉的六祖惠能,是真实的?历史的?还是传说的?一起来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惠能」。

六祖原来不只一人

惠能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同时被奉为禅宗的第六祖。但就现有资料而言,该时代的人对惠能的认识,还不是所谓的六祖,而是与同时期的其他禅师,都只是五祖弘忍的传人。

五祖弘忍「法门大启,根机不择」,广接天下学人,其门下是大师辈出,堪为人师者亦四处弘化,各为一方人物。最著名的是「十大弟子」之说,在《楞伽师资记》、《历代法宝记》中皆有记载,虽前后顺序或说法不一,但五祖弘忍「传吾道者,只可十耳。」的说法是大家所认可,这表明五祖所创的东山法门的传授并非只有一人。

五祖圆寂后,弟子们确实陷入了「分头并弘」、「一代一人」的矛盾中。不过,各系虽有自我标榜,但门户之见并不是很深。神秀还介绍弟子去惠能那里修学;同是弘忍大弟子的法如,在其遗训中,也要弟子向神秀禅师请示,并没有宗密所说:「何南能北秀,水火之嫌。」这只是下一代门人之间的事吧。

因此,惠能在世时,还未确立为禅宗的六祖,只是弘忍下的传人。

追宗定祖与衣法相传

惠能会成为中国禅宗认定的六祖,要从佛教「付法」的背景说起。

佛教的「付法」,是将入涅槃的前人付与后人正法,用意是请受嘱者负起护持摄导佛教的责任,并做佛法的表率与准绳。因此,佛教五师相承的付嘱,表佛法的统一,佛法的纯正,也表示师徒与师承之间关系的统一。纵使,后来佛教分化成部派佛教后,一部一派也都有各自的付嘱相传。

南北朝时,中国佛教开始流传《付法藏因缘传》、《萨婆多部记》等叙述佛教法统的著作;至隋唐时,受中国宗法制度影响,各宗派也开始编写自己的传法世系,「法统」观念一时兴起。

如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是法藏,却推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自为三祖,宋朝时再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天台宗有自印度龙树至唐朝的湛然,历经九传之论。

中国禅宗也编制了从印度大迦叶始传佛陀心印的「教外别传」谱系。据说,受佛付嘱的大迦叶被付法的同时,佛陀还将自己的袈裟给大迦叶当做传法的凭信。自此,西天历代祖师都是衣法相传,传至菩提达摩。

从迦叶到达摩之间究竟几代相传,一直到唐代《宝林传》﹙西天二十八祖才成定论,并产生广泛的影响。而作为西天二十八祖的达摩被中国禅宗尊为东土初祖,与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合称东土五祖。

中国佛教在不同的思想与宗派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追师定祖、确立传承谱系的观念隐含了所谓「正统」与「非正统」嫡庶的判别,这也形成了日后六祖地位之争强而有力的背景。

五祖为何付衣给惠能?

相传,当年达摩付法二祖慧可时,为避免他人怀疑「凭何得法,以何证之?」因此,「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同时授袈裟作为凭信。这件衣就从达摩传给慧可,数传至五祖弘忍,再传给了惠能。

但是,从达摩到道信的相关资料中,却没有看到传衣表信一事,对此,学术界多抱持怀疑态度。只是,经考证,惠能确实得到了弘忍的付法袈裟,或许也可说传衣之制始于弘忍。

五祖弘忍当年秘密传法付衣给惠能,这标志着尚未出家的惠能已经得到了禅宗六祖的地位。五祖为什么传衣惠能呢?

五祖的欣赏

五祖弘忍传法的方式是:修行者若有所得,即「密来自呈,当理与法。」惠能不识文字,凭着对佛法的悟性而主张不立文字,直了心性,这深得弘忍的印可,并特别赞赏。虽然尚未出家,但根器非凡,将来必定出家,授法时以袈裟相赠,这是一种可能。

而弘忍本身七岁就跟随道信,勤于劳作,刻苦修习,不重文句,继承了道信的朴质禅风。因而对简易朴实的惠能格外欣赏,于是,惠能「当理」,弘忍「与法」的同时又传衣。这与道信门下人才济济,自己却能得到道信的传授,效法师风,这也是另一种可能。

增加号召力

惠能堪为一方之师,但是,达摩禅法尚未扩展到广州一带,而岭南又偏僻落后,五祖要惠能南传禅法,特别传衣给他,作为征信,增加号召力,支持惠能在南方传法,是对惠能的特别照顾。

弘忍得法的有十大弟子,这是当年普遍的共识。惠能有了这件作为凭信的袈裟,就可说是弘忍唯一的嫡传弟子吗?惠能六祖的地位,能得到弘忍门下普遍的公认吗?这还要再谈到惠能弟子们的努力,特别是弟子神会的争取。

神会力争

五祖弘忍的东山门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以及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

神秀一系最先发展,主要盛行于北方嵩洛地区,史籍中有「嵩岳渐门炽盛,盛行于秦洛」、「两京之间皆宗神秀」。神秀禅师曾被武则天诏请入京,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北宗盛极一时。相对此时,惠能的南宗禅,最初只在广州等南方地区流传。

神龙二年,神秀去世,弟子普寂与义福仍为朝野所重,继续阐扬北禅宗风。先天二年,惠能入灭。到了开元八年,神会即北上传惠能禅法,与普寂禅师等北宗弟子开始争夺禅门正统。

神会宣示当时在北方盛传的神秀系「师承是傍,法门是渐。」为惠能争正统,并提出「从上已来六代,一代只许一人,终无有二。纵有千万学徒,只许一人承后。」对于数人同为「第六代」的情况是不允许的。开元二十年在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时,与当时「两京名播,海外知闻」的崇远法师进行一场关于南北禅宗是非邪正的大辩论,提出了南北宗许多对立和差异,就在这种辨析与争论下,逐渐确立惠能在禅宗中的地位。神会提出的观点有二:

强调禅门历代衣法相传

神会在滑台大会上就神秀一系「师承是旁」,强调禅门是一代只许一人,而且历代祖师「从上以来,具有相传付嘱」,「经今六代,内传法契,以印正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从上相传,一一皆与达摩袈裟为信。」

神会甚至说出:「忍禅师无传授付嘱在秀禅师处,纵使后得道果,亦不许充为第六代。」不理会流传甚广的弘忍「传吾道者,只可十耳。」的说法,也不处理弘忍入灭后数十年来,诸系并存,以其师承弘忍为第六代的的情况,为惠能争取禅宗唯一正统的地位。

顿悟法门为历代祖师心传

为了彻底压倒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神会提出惠能倡导的顿悟法门为历代祖师的心传,神秀一系法门是渐修法门,是不了义。神会说:「我六代大师一一皆言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阶渐。」而神秀禅师却是教人「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这与历代祖师禅法不相合,因此,神秀系不可能是禅门正宗。神会这一提,让「南顿北渐」变成「南能北秀」对立的重要标志。

此后,神会与北宗门人之间的争执愈发激烈,双方立碑作记,论师定祖,并透过政治势力来抬高巩固自己的地位。据宗密的记载,神会在滑台演两宗之真伪后,「便有难起,开法不得」,甚至遭遇逮捕、暗杀等危险。

天宝四年,神会受到兵部侍郎宋鼎的支持入洛阳,并在北宗主要活动地洛阳建「荷泽寺」,大唱南宗宗旨,于是「曹溪了义,大播于洛阳;荷泽顿门,派流于天下。」借着宋鼎、房琯等人的支持,为惠能的正统地位造得一定的声势。

时,神秀的弟子,也是北宗大师普寂、义福皆已去世,其北宗门下诬奏神会「聚徒疑萌不利」,天宝十二年,神会被玄宗敕令赶出洛阳。

事实上,惠能门下像神会这样展开论争的,不只他一人,其中也有举行过比滑台大会规模还大的论辩会,主持者还是皇帝,其影响远大过神会的滑台大会。但是,要动摇在两京已经营了近五十年的北宗,并不是召开几次论辩大会,制造舆论就可以达到。

南北形势转变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郭子仪平叛并收复两京。神会与郭子仪等军政要人有些交情,也替郭子仪在洛阳置戒坛度僧,收香水钱以筹军饷。可能是郭子仪与房琯保荐神会入京,因此,神会受到帝室的重视,被肃宗迎入供养,并造禅宇于荷泽寺中,使其传承自成一系,世称「荷泽宗」。神会死后,贞元十二年,神会被立为第七祖,惠能第六祖的地位,自然也得到了唐朝皇室的认可。

自此,南北禅宗的正统之争,告一个段落。而惠能的六祖地位,实际上是通过弟子神会成为第七祖才确立起来。

五家七宗的弘扬与巩固

惠能南宗禅在北宗渐趋消沉的同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取代北宗的地位而成为禅宗的主流,至第九世纪初,有「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此后,惠能南宗不仅成为禅门正宗,甚至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南宗的兴起,使惠能「传佛心印,正传达摩」的六祖,终于得以认可确立。

神会挑起南北禅宗旁正之争,为自己争取正统的地位,也为惠能六祖地位的确立,和南宗禅的崛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惠能成为六祖,以及南宗禅得以取代北宗禅而广传,更重要的,还是后世弟子的传扬。

唐武宗灭佛,许多依靠皇室支持的禅宗寺院,皆因得不到支持而破落。相反地,南宗禅「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简便法门,及其农禅并作等适应中国社会的修行生活,使得武宗灭佛之后,能持续在民间广泛传播和发展。

另外,惠能门下众多禅系,特别是怀让系江西马祖门下、行思系湖南石头门下,都将惠能的禅法思想和原则,进一步贯彻而发展出五家七宗。五家七宗虽然各有特色,但皆奉达摩为初祖,并在六祖禅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禅的中国化。

因此,我们可以说:神会为六祖争得六祖,而五家七宗的繁兴,才真正巩固了六祖的地位。

1
查看完整版本: 惠能的六祖之路,神会功不可没重楼逾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