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八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
何以故?
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
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
若离妄想,
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
根据佛经记载,本师释迦牟尼佛尘点劫前早已成就正觉,为了化度众生,才数数示生、频频现灭。此番出世,示生于中天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宫,为悉达多太子。其母摩耶夫人于四月八日入毗岚尼园游观,见无忧树花盛开,以右手攀枝欲取,太子即于右胁诞生。随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顾四方,周行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到了十九岁那年,太子于二月八日夜半时,乘乾陟马,逾城而去,直至深山,修出世道。又为了向当时印度众多修行者说明外道皆非正法,所以用了五年的时间游历各处,遍访诸仙。而后他又独坐观心,日食一麻一麦,苦行六年,以致身形消瘦,犹若枯木,以此来向世人证明无益苦行不能成就菩提大道。
离开苦行林的太子行至尼连禅河边,洗去六年的积垢,接受了一位名叫苏伽达的牧羊女向他供养的乳糜,太子食用后恢复了体力。此后他涉河过岸,走到伽耶山的一颗繁茂的菩提树下,用吉祥草铺成坐垫,结跏趺坐,发下弘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
经过连日禅坐,太子以奋勇精进的精神克服了身心内外的一切魔障,终于在腊月初八日明星出时,举目一观,豁然大悟,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从这一天起,释尊随顺机宜,度脱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偏圆顿渐,大小权实,观机逗教,令其得益。二月十五日,一切众生根已熟者,皆证道果;其未熟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一期化度事毕,释尊复示涅槃,以定慧所生丈六之法身,作金刚不坏八斛之舍利,散布天上人间,起塔供养,普令众生,同种善根。
应当知道,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前早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此番示现娑婆世界的出家、游历、苦行、悟道、说法乃至入灭种种,都是为了给后世修行者作榜样,所谓“从本垂迹”,并非从前不曾成佛,直至此番出世坐在菩提树下方才开悟。
然而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这一天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因为释尊示现成道说法,这才有了佛教。从这一天开始,一切迷惑的众生,知道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造,就能够达到人格圆满、究竟成佛的目标。因此,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这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佛法东传震旦以来,释尊成道的故事逐渐与汉文化的腊祭结合,南北朝时正式将十二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宋代以后,民间开始流行吃腊八粥,一直到现在,寺院仍坚持着腊八施粥的传统,并举行腊八施粥祈福法会,以腊八粥与信众结缘。
(↑图片千佛塔去年施粥)
昔日释尊为愍众生,示现成道,于腊月初八明星出时,成等正觉。后世佛子于腊月初八,效法牧女供养乳糜,以粥奉佛,施与众生,一方面是为了感念释迦牟尼佛悯念我等苦恼众生,示现娑婆世界,成道说法的深恩厚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佛法平等普施、慈悲济物的精神。
与此同时,正如释尊成道后所感叹的那样,大地众生皆有觉悟潜质,都能从迷惑走向觉醒,完成生命的终极解脱与彻底自由。这一发现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不仅给身处黑暗的众生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也持续勉励着我们“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但肯依教奉行,必能圆成佛果,广度有情!
正觉山前,睹明星而悟道;
大千界内,揭慧日以流辉。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对于如今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众生来说,想要当生了脱生死,成就道业,唯净土法门才能实现!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不仅能够解决我们生死轮回的问题,更能使我们超凡入圣,快速证得佛果。
印光大师曾开示,为什么净土是末法时期最契理、契机的法门: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
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祗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增广文钞卷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最后,适逢腊月初八,释迦如来成道之辰,愿诸佛子广行众善,一心念佛早归家。回向:疾疫早息、干戈不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本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