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乐懿演奏《牧童短笛》
吴乐懿,女。著名钢琴家。年3月27日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年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钢琴系。年赴印度尼西亚、香港演出。年赴印度尼西亚、香港演出。年赴法国留学。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系。年回国,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协委员。演奏并录成唱片的钢琴曲有《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年中国著名演奏家录音珍版典藏系列《珍藏吴乐懿》巳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网上亦有不少相关演奏视频和文章。
吴乐懿访谈(节选)
赵晓生:当前钢琴热在全国范围方兴未艾,各省市都有成千上百人参加考级。您对考级有什么意见?
吴乐懿:近十年来,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钢琴考级是件大好事,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通过考级,大大推动了业余钢琴教学的群众性、普及性和人们学琴的积极性。其次,树立了业余钢琴教学的准则,使钢琴学习日趋规范化。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多更广地了解钢琴音乐文献的经典之作。但是,必须使学琴的学生及其家长都要明确,考级仅仅是程度测试,是阶段性地让习琴者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进度及正规与否。考级不能也不应成为学琴的目的。现在有些孩子和家长或者为了攀比,或者急于求成,让孩子拼命跳级,这带有危险性。
第一,我们让孩子学琴,是为了使他们真正学到一点东西,而不仅仅为了一张证书。
第二,倘若这孩子是个好苗子,但一旦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揠苗助长,反而会欲速不达。
第三,如果孩子不适合以音乐为专业,他学琴本来很可以陶冶情操,获得乐趣。倘若过分施压,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引起逆反心理,见琴不喜反厌。
总之,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学音乐的确会改变他的思想、性情、素质,但要学得快活,开心。不要操之过急、迫之过甚。对少数确有才能、有向专业方向培养的潜力的好苗子,我们做教师的尤其要爱护他们,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发展,尽早走上正规,不要糟蹋了他们的才能。
德彪西《月光》
赵晓生:现在比较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手指跑得飞快,但弹得不好听,或不够好听。
吴乐懿:在我担任系主任时,接待了不少外宾。他们听了我们学生的演奏后,多次的意见是相同的:“你们的tchnigu(技术)很好,就是music(音乐)太少。”身在音乐院,当然首先要有“音乐”。单纯搞技术会使演奏像部机器,没有灵*。技术是手段,音乐是目的。如果一肚子音乐,一肚子天才,手指无从表达当然不行。弹琴就是要用手指传达内在的东西。但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人缺乏乐感,而是有些人过于偏重技术,不注重音乐表现。傅聪也说:“你们学生的技术是一流的,但音乐太少。”另外有一位外宾听了我们学生的弹奏后说:你们的手指都很干净,但“justnotbynot,butnophras,nomusic”(“仅仅听到一个一个单个音的颗粒性,却没有乐句,没有音乐”)。——傅雷译丨傅聪老师杰维埃基丨关于表达肖邦作品的一些感想丨“在肖邦作品中,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没有一个小句只求效果或卖弄技巧。”
赵晓生:有的学生误解身体动得多就是乐感。
吴乐懿:一切多余的动作都是有害于音乐的。身体的动作是为了达到某种音乐的效果。声音做出来,动作才是有效的。演奏时被音乐所感,身子稍有动作是正常的。如果离开声音,漫无目的地乱动一气,这只能破坏演奏效果,破坏音乐形象,关键在于耳朵听。我们的许多学生不会听,或者根本不听。我们应当提倡良好的乐感,恰当的表现。在选乐曲方面,不要一味地求大求深求难,而应当把一首即使很短小、很浅的曲子弹得好,弹得动听。
赵晓生:您在百忙之中对当前我国钢琴表演艺术和教育事业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意见,谢谢您。(本文原载《通向音乐圣殿》上海音乐出版社年版。)
本书是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之一,分为:西乐解析、中乐谈秘、名家纪事。其中《钢琴教学中的六个基本问题》、《中国钢琴语境》等文都是很多钢琴爱好者渴望已久的经典文章,演讲已经多次,此次首次公开发表会有很好的效果。“名家纪事”一辑中都是赵晓生教授在作为《钢琴艺术》特约记者的身份时采访的钢琴名家如吴乐懿、周广仁、刘诗昆、鲍蕙荞、李名强、殷承宗等和作曲家丁善德、桑桐等访问,这些文章都在《钢琴艺术》杂志上发表,此次结集出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并且书中的很多钢琴演奏观点都是非常经典实用的,相信对很多钢琴爱好者会有着启迪意义。
福列《船歌》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