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走近佛陀观察十二缘起上
TUhjnbcbe - 2021/5/25 19:25:00

提起佛陀,我们大概都知道他是两千多年前出现在印度的一位王子,在菩提树下成佛。详细过程又是如何呢?作为想要学佛、成佛的人,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佛陀的一生。

佛,意为觉者。这种觉悟并非与生俱来,他曾经和我们一样,也是芸芸众生之一。虽然身为王子,生活无忧,却依然受制于老病死。为了找寻生命的出路,他在29岁时,毅然放弃世人向往的奢华生活,走上修行之路。其后6年中,他寻师访道,历经种种坎坷,克服无数磨难,最终在菩提树下彻见真理,圆成佛果。

以下,我们将通过对佛陀生平的介绍,包括佛陀的出家、求道、降魔、成道、说法,的过程以及一行禅师所作《佛陀传》中鲜明生动的故事帮助大家走近佛陀,认识这个两千多年前在菩提树下证道的觉者和他所亲证并宣说的真理。

11

观察十二缘起(上)

可以说,无明具有催眠的力量,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凡夫人格的基础。

悉达多悟道成为佛陀(觉者)后,在菩提树下禅坐七日,感受解脱之乐。然后出定,观察生命的发展规律,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十二缘起是一套从认识苦到止息苦的完整方法,顺着十二因缘而下,将导向轮回,逆着十二因缘倒推,将走向解脱。

从轮回的因果来说,十二缘起是以无明为始。所谓无明,即原始的蒙昧,其特点为不知不觉,无所不在。我们每天做很多事,说很多话,但因为缺乏观照,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贪嗔痴所控制,被不良情绪所控制。现在流行的“某某控”,正是这种不知不觉的典型反映。可以说,无明具有催眠的力量,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凡夫人格的基础。

无明

因为无明,就会造就种种行为。生命是无尽的积累,身口意的任何行为产生后,都有两个作用。一是外在作用,即客观产生的结果;二是内在作用,即内心留下的影像,包括做事的经验、能力,也包括因此形成的各种情绪。在我们的心相续中,各种情绪、妄想和需求都在寻找表达机会。有些事想想就过去了,有些事还要说一说,做一做。因为看不清,因为对自己和世界的误解,我们往往随着情绪在说话、做事。

因此,凡夫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漏的,是贪嗔痴的产物。这些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的结果就是业,它决定我们的高低贵贱,穷通祸福。我们选择什么行为就要承受什么业报。在业力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漏洞可钻。

?上期回顾:成就菩提(下)

?下期预告:观察十二缘起(中)

文字来源:《故道白云》-线装出版社

《走近佛陀》-戒幢佛学研究所

图源:unsplash、稿定素材、包图网

文字整理:任小鹿美编:ZYPRESSEN

配音:道婕配乐合成:正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佛陀观察十二缘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