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国学一分钟ldquo第
TUhjnbcbe - 2021/6/29 18:33:00
北京好看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时间:年5月1日上午

地点:乐清市汉济寺

人员(名单详见下期)

话题:明心见性(1)

包景化:记得南怀瑾先生曾说:“佛家讲明心见性。”

隆仁法师:梦参老和尚有语:“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

余建光:那就请各位今天聊期“明心见性”的话题吧!

(一)

陈华荣:慧能三岁时丧父,靠母亲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他不能上学。24岁那年的一天在街头卖柴,听到客栈里有人在念《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似有所悟。包景化:南师说《金刚经》是指引人们“明心见性”之路;此语又是《金刚经》的中心句,讲人的心性修养。隆仁法师:慧能十分好奇地与念经者交流,并听从他的建议,辞别老母,长途跋涉来到湖北*梅县东禅寺跟五祖弘忍大师学佛。弘忍大师问他:“你为什么要来学佛呢?”慧能说:“人虽然有东西之分,但佛性无南北之别;我虽与和尚不同,但佛性是没有差别的。”弘忍大师知道他不是平常人,有心收他为徒,但又恐寺内僧人难相容,就派他舂米作苦工,以消磨他业障,磨砺其心志。

(二)

包景化:一天,弘忍大师召集众弟让每人做一篇偈语,以此挑选优秀者传承衣钵,定为六代世祖。郑锡平:有个叫神秀的大弟子连夜写了一篇偈语: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张龙松:“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说此心要平静,没有杂念、妄想,没有情绪。张巧玲:有请隆仁法师开示!隆仁法师:人的郁闷、痛苦、烦恼、自卑、傲慢,各种情绪随时会发生。所以要随时去除自己心里的情绪、思想、感觉,这是最基本的修心养性。叶凤:“时时勤拂拭”,说的是心境像镜子一样,一有灰尘就要擦干净。余建光:“勿使惹尘埃”,是说不可以使情绪、思想、感觉等,落到上面,保持心境永远清明。陈骄奇:当时众人看了,纷纷夸赞此偈写得真好。隆仁法师:谁知弘忍大师却说,神秀还未见到本性,只是到了门外,还没进门呢。陈华荣:当时慧能正在厨房劈柴,听人念诵神秀的偈语,心中一动,也吟出一篇偈语。由于不会写字,便请有位江州别驾,替他在墙上题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包景化:南怀瑾先生对此偈的评语是:“人与万物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什么东西都没有,本来空灵自在的,‘何处惹尘埃’,哪里有尘埃呢!哪里又有承受者呢!”隆仁法师:弘忍大师见了慧能这一偈语,心中大喜,便将祖师衣钵秘密传给他,让他连夜快走。

(三)

郑锡平:慧能大师接受衣钵后,立即逃往南方,走了两月余,来到大瘦岭时,有一大批僧人追了上来,想夺取衣钵。张龙松:其中有个慧明和尚,原是个四品将*,为人粗暴蛮横,便第一个赶上了慧能。林仙琴:慧能见状,遂将衣钵放在大石上说:“这衣钵不过是个信物,怎么可以凭力气来争夺呢?”陈骄奇:慧明一时兴奋地拾起衣钵说:“我为佛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的。望行者为我说法。”余建光:再请隆仁法师开示!隆仁法师:慧能于是先让他“屏息诸缘,忽生一念”;然后说:“不思善,不思恶,这个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来面目。”陈华荣:这其实就是王阳明“心学四诀”中的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隆仁法师:慧明顿时开悟,告辞而去。张巧玲:其余众僧见慧明离去,也悟出慧能与自己的高下,羞愧而返。郑锡平:慧能大师继承了衣钵,潜心钻研佛法,终成一代世祖。隆仁法师:南禅七祖怀让在恒山以磨砖作镜之举使江西马祖道一和尚顿悟之典故,与上述实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包景化:真是意蕴隽永、发人深省!

现场摄影:陈骄奇

编辑版式:孔蔚珍

“国学一分钟”第期提升格局(1)

“国学一分钟”第期不言之教

“国学一分钟”第期松筋疗法

“国学一分钟“第期失道寡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国学一分钟ldquo第